王永明 楊舜琴/江蘇省泰州市農業委員會
“農牧旺”的“NO.1”追求
——泰州加快推進智慧農業平臺建設
王永明 楊舜琴/江蘇省泰州市農業委員會
江蘇省泰州市立足于打破傳統為農服務模式,讓農業插上“互聯網+”騰飛的翅膀。市農委主導開發建成了泰州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該平臺是集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于一體的政府管理下的應用平臺,平臺名稱為“農牧旺”,取自英文“NO.1”的諧音,既具有鮮明的農業行業特點,更意在做成全國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的龍頭。
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將區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級政府涉農組織、產業聯盟、社會化服務聯盟全部納入,提供農技服務、資訊服務、自主學習、生產供求、社區交流、政府管理等六大服務功能。一是農技服務。通過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專家庫和社會化(專家)服務聯盟,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難求助,借助手機APP一鍵發布,點對點、實時互動交流,及時解決農業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二是資訊服務。實時推送農業政策、農商行情、氣象信息等資訊,讓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及時獲取信息,輔助農事決策,規避市場風險,及時防災減災。三是自主學習。設立百科學堂專欄,通過專業視頻、培訓課件,用戶可以全天候自主參加多種技術培訓。四是生產供求。擇優引入農資農機供應商、金融服務商以及農業龍頭企業、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等市場主體,采取搶單方式對用戶在線發布的供求信息提供服務,同時支持自有品牌特色農副產品的包裝宣傳,發展在線交易。五是社區交流。實名注冊在線人員均可發布農業動態,分享相關經驗,參與話題討論,及時獲知農業農村發展動態,實現互動交流、互幫互助。六是政府管理。平臺自建農業大數據系統,地圖精準定位全市主要農業經營主體,有利于各級農業管理部門實時查看區域產業布局詳情,在線開展統計監測、質量追溯、政策補貼、農情調查、農業保險、行政執法等工作,為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的開發建設與推廣應用是轉變農業部門服務方式的一場自我革命,是農業管理服務方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理念創新。引入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工具,促進工作理念的更新、發展理念的更新,平臺要求限時響應,求助農民可以對解決結果點評打分,各級農業部門隨時督查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結果,促使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學習,鉆研技術,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目前全市已有1390多個各級涉農組織,以及3300多名各級農業工作人員加入平臺,全方位服務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機制創新。建設初期引入競爭風險機制,形成市農委提出設計構想、企業投入資金開發軟件并運營、政府再購買軟件服務的PPP模式。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市農委與合作企業保持緊密溝通,先后組織召開數十次農業系統、新型主體代表、農技推廣人員、農業信息化專家等各層次的研討會、論證會,反復論證,反復測試,讓方案想法通過技術語言表達出來,形成“互聯網+現代農業”成果。三是技術創新。借助合作企業的技術力量,組織技術攻關,從無到有,先后進行了10多次版本更新,并從安全定級、安全域劃分、邊界安全防護、身份鑒別、傳輸數據加密、服務器容災、備份與恢復、日志審計、監控預警等方面進行安全設計管理,確保平臺穩定運行和數據安全。四是推廣創新。市政府專題召開市級機關涉農部門和各市(區)分管領導協調會,部署平臺建設與推廣應用工作。市農委專門成立了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各市(區)也建立相應工作班子。制定《泰州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建設考核細則》,將之納入市委市政府農業農村工作績效管理,每季度通報各地平臺運行應用情況,確保平臺長效穩定運行。市政府將平臺建設列為泰州市電子政務建設項目,2016年市財政給予300萬元專項補貼。同時,采取聯合培訓的辦法,市農委負責全市推廣應用培訓的組織,合作企業負責向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農組織農技人員、社會化(專家)服務聯盟等不同用戶群體提供針對性的應用培訓,面對面講、手把手教。
目前,平臺已覆蓋全市各鄉鎮,有3572名農技人員,11535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36個社會化服務聯盟,2.7萬多人在線使用“農牧旺”手機APP,全市1396個涉農組織應用“農牧旺”客戶端,成為全市農業信息“交匯點”,取得“三大效益”。一是社會效益明顯。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實現精準服務上。農業部門接到農民求助,一般問題必須在4小時內給予解決,緊急問題要立即解答解決。24小時在線服務,縮短了時空距離,及時解決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經濟效益顯著。主要體現在為農服務促增收上。如農業生產資料在線上采購,多家競價,種養大戶的采購量大,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精準對接產銷,減少中間環節,通過“農商行情”智慧判斷最好的銷售時機和價格把握,規避了傳統的銷售損失。如一個種植規模為500~600畝的種植大戶,每斤糧食多賣2分錢,也會增加上萬的收入。三是管理效益突出。平臺自建農業大數據系統,滿足管理部門提供統計監測、質量追溯、政策補貼、在線農情調查、行政執法等工作需要。2016年,平臺累計發布政策資訊1431條、通知公告134條,開展社區交流4197次、技術服務206次、農情調查15次,辦理農業保險24次、項目報批5次、許可報批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