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童鑫
【摘要】政策性農業保險對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種種原因,包括一些種糧大戶在內的農戶并沒有購買該項保險。文章在調查基礎上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來解決辦法。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保險 問題 對策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其著作《氣候經濟學》中指出,天氣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除了“靠天吃飯”的農業外,航空、航海、商業零售、快遞物流業、建筑業等,都對天氣頗為敏感。為了改善農業靠天吃飯局面,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2013年3月1日,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農業保險的法規《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條例》首次將各級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政策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肯定了農業保險的“政策性”。為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健康持續發展,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原則,2016年安徽省規定水稻保險金額為406元/畝,險種費率為6%,其中中央財政補貼、省財政補貼、市縣財政補貼占80%、種植場(戶)僅僅需要承擔20%,然而就是這水稻種植戶個人僅僅承擔不到5元/畝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費用,仍然由部分農戶沒有繳納,導致他們在2016年夏天的洪澇災害中沒有得到相應補償,后悔不已。寒假期間,我們對自己所在的行政村及周邊幾個行政村進行了走訪,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本次走訪水稻種植面積少于10畝的散戶107戶,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5戶,散戶中僅僅61戶購買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種糧大戶有12戶購買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種糧大戶基本上以每畝650元租金一年從農戶手中租種。部分農戶沒有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散戶認為自己種植面積較少,賠付標準較低,對減少自己因災損失意義不大。從我們調查走訪來看,這是水稻種植業散戶沒有也不愿意購買農業政策性保險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二是部分散戶和3戶沒有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大戶帶有僥幸心理,他們認為前幾年都沒有出現嚴重自然災害,雖然投保金并不多,但農民認為是浪費錢,習慣性思維讓他們沒有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
三是少數散戶或者其身邊人員以前在商業銀行存款時,由于受到部分銀行工作人員或者相關商業保險公司代理人的誘導,把本應存入銀行的定期存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相關商業保險,從而對包括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內的保險產生提防心里,導致他們對保險采取一概拒絕的態度。
在與這些種糧農戶交談中,他們都指出,去年年初,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鎮村領導干部都對他們進行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相關宣傳,也在村子主要路口張貼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問答,部分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戶(包括1戶種糧大戶)正是在相關人員的宣傳下2016年才開始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問到如果事先知道2016年長江流域有可能有比較大的洪澇災害,你們買不買政策性農業保險這個問題時,除了極少數農戶外、沒有買保險的農戶基本都說那肯定買,遺憾的是當時相關人員宣傳時,并沒有說到這一個情況;去年上半年媒體多次強調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16年防汛形式嚴峻,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但農戶卻很少關注新聞,他們的閑暇時間基本都用在拉家常、斗地主、打麻將上面了。
結合本地政策性農業保險中存在的前文調查中的問題,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在以后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廣過程中,可以嘗試下面的做法:
一是相關部門應將政策性農業保險以發放“知情書”、手冊或對農民代表集中培訓等形式直接傳達,邀請農戶來參觀相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具體流程和一些身邊參保農戶減少因災損失的具體案例,增強透明度;讓農民知道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其他商業保險的區別;確保農民知情權,真正讓農民成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其次,可以把氣象部門對一年天氣狀況的相關預測告知農戶,由農戶自己根據自身農業種植狀況選擇相關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一門預測科學,目前,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已經達到了30%到50%。在各類預測科學中,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是很高的。相關職能部門要幫助農戶根據一年相關天氣預測安排相關農業經營活動,趨利避害。
再次,盡可能根據農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相關建議在下一年度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比如適當提高保險金額,超過現有保費部分由中央財政補貼、省財政補貼、市縣財政補貼承擔,保證農戶承擔保費不增;條件許可,可以將政策性農業保險納入金融扶貧的范圍。以保障廣大農民在政策性農業保險中的參與權、表達權。
最后,對種糧大戶要安排重點宣傳,爭取戶戶參保。“農業部統計,截至去年6月,全國2.3億農戶中流轉土地農戶超過了7000萬,比例超過30%,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一比例超過50%。”順應農村改革新形勢,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的承包權、土地的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也適時出臺。去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三權分置這一制度安排,堅持了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了農戶承包權,放活了土地經營權,為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譺?訛未來耕田規模化經營將越來越多。以租種100畝水田為例,好的年景每畝田能收割1000多斤水稻,再加上冬季小麥或者油菜,一畝田有1700元左右的產出,種子、化肥、水電、機械的各項成本大約500元,每畝田一年能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根據規模的不同,種糧大戶有不同額度的政府補貼,每畝田實際租金大約450元左右,這樣一畝田的純收入約750元,夫妻一年能夠收入7.5萬元。但是種糧大戶面臨糧價波動、水災、旱災、蟲災等風險,如去年夏天大水,多數農戶水稻顆粒無收。一些沒有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你種糧大戶虧損嚴重,甚至導致因災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