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根+肖運萍+汪瑞清+呂豐娟+杜金平



摘要:為了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產高效種植方式,從輕簡化播種方式入手,研究了3種輕簡化播種方式在表土墑情較高及較低的兩個年份對芝麻(Sesamum indicum)出苗及產量和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花生收獲后隨即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緊接著用旋耕機旋耕一遍的輕簡化播種方式能較好地保證芝麻出苗,肥料利用率較高,芝麻生長較好,能獲得較高的芝麻產量及效益,在農業生產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芝麻(Sesamum indicum);花生茬;輕簡化播種;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S565.2;S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2-021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2.00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芝麻(Sesamum indicum)的保健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芝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隨著中國社會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條芝麻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1-3]。江西是中國芝麻主產區,也是花生主產區。江西花生一般在8月中下旬即可收獲,收獲花生后至播種油菜等冬作物之間還有65 d左右空閑時間,這段時間光熱充足,也是伏秋干旱季節,因此,很多農田在收獲花生后為空閑地。由于芝麻喜高溫,耐干旱,而且芝麻開花節節高,先期結果的芝麻可以先期成熟,因此贛中南地區的農民可以充分利用空閑地搶種一季秋芝麻。由于花生茬秋芝麻生育期較短,產量較低,芝麻種植戶大都在花生收獲時隨意撒播一些芝麻種子,完全靠天生長,廣種薄收,甚至是顆粒無收[4,5]。因此,有必要探索花生茬秋芝麻高產高效的輕簡化播種方式,為花生茬秋芝麻高產高效的輕簡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品種為金黃麻,試驗地點在江西省樟樹市劉公廟鎮,土壤類型為紅壤旱地。試驗時間為2年(2012和2013年)。試驗在A、B、C 3塊旱地進行,每塊田667 m2以上。田塊A土壤背景值為:pH 5.6,全N 0.91 g/kg;水解N 86.2 mg/kg;全P 0.71 g/kg;速效磷11 mg/kg;全K 18 g/kg;速效K 33.6 mg/kg。田塊B土壤背景值為pH 5.5,全N 0.85 g/kg;水解N 91.5 mg/kg;全P 0.61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3 g/kg;速效K 30.1 mg/kg。田塊C土壤背景值為pH 5.0,全N 0.70 g/kg;水解N 71.6 mg/kg;全P 0.52 g/kg;速效磷13 mg/kg;全K 11g/kg;速效K 28.4 mg/kg。2012年播種時間為8月5日,收獲時間為10月30日。2013年播種時間為8月3日,收獲時間為10月25日。兩年度播種時ABC田塊表層0~10 cm,土壤含水率分別為:A2012 20.3%,B2012 19.3%,C2012 18.9%,A2013 11.3%,B2013 9.9%,C2013 10.2%。
試驗設3個播種方式處理,處理1(T1):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拔花生時帶出的泥土敲碎覆蓋芝麻,同時秸稈覆蓋在泥土上,1周后移去秸稈;處理2(T2):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花生收獲后用犁耙橫向豎向各耙一遍;處理3(T3):花生收獲后隨即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緊接著用旋耕機旋耕一遍。
試驗在3塊田間同時進行,作為3個重復。每塊田設3個處理。3個處理在3塊田分別按照“1-2-3”、“2-1-3”、“1-3-2”順序排列。考慮到田塊周邊被機械設備反復碾壓會影響試驗效果,因此,每塊田每個處理選取中間部位60 m2作為小區。考慮到旋耕機耕幅2 m,小區面積設計為4 m×15 m=60 m2,其余周邊地塊作為保護行。播種量為0.35 kg/667 m2,播種方式為撒播,為保證撒播的均勻性,撒播時做到少量多次。處理1和處理2往返各撒一次,處理3橫向縱向各撒1次。肥料種類為[N(15%)-P2O5(15%)-K2O(15%)]45%的復合肥。施肥量為15 kg/667 m2。播種1周后調查芝麻出苗情況,調查方式采用樣方調查,即每個小區對角及中間各選取3個樣方,每個樣方1 m2調查出苗數,通過平均求得每平方米出苗數量。芝麻長至2對真葉時定苗,根據田間出苗均勻度,定苗間距大于13 cm左右(即密度較大的地方間距為13 cm,密度較小的地方不間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出苗的影響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田間出苗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不同的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田間出苗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不同的年份之間也有差異。從2012年的試驗結果來看,T3處理出苗最好,出苗數量為51~60棵/m2,其次是T2處理,出苗數量為41~51棵/m2,T1處理出苗最差,出苗數量為16~23棵/m2,與其他兩個處理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2013年的試驗結果表現出同樣的趨勢,同樣是T3處理出苗最好,出苗數量為36~52棵/m2,其次是T2處理,出苗數量為13~23棵/m2,T1處理出苗最差,出苗數量為6~12棵/m2,與T3處理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縱觀兩年的試驗結果可知,3種播種方式,芝麻出苗表現趨勢一致,即出苗數量T3>T2>T1,各處理均表現為2012年出苗數量大于2013年出苗數量。結合兩年播種時的土壤墑情,并根據田間觀察可知,3種播種方式對芝麻出苗的影響主要與蓋土程度及土壤濕度有關。T3處理播種方式旋耕機旋耕使得芝麻種子埋入土壤中,并充分吸潮萌發,即使在較干旱的年份(2013年),由于旋耕機能將底部墑情較好的土壤提升至表土,滿足芝麻吸潮萌發,因此該處理芝麻出苗最好。T2處理播種方式,在土壤水分較好的年份(2012年)由于表層土壤墑情較好,也能較好地保證芝麻出苗;但在較干旱的年份(2013年)由于表層土壤墑情較差,T2處理即使有一定的蓋土,也無法滿足芝麻吸潮萌發。T1處理播種方式如果在土壤水分較好的年份(2012年),能蓋上土的芝麻種子加上秸稈覆蓋能吸潮萌發,但該處理很大一部分芝麻種子沒蓋上土或蓋土量太少,種子無法吸潮萌發。因此,在墑情較好的年份(2012年)T1處理播種方式芝麻種子出苗較少,僅為16~23棵/m2。在較干旱的年份(2013年)芝麻種子幾乎無法吸潮萌發,出苗量相當少,僅為6~12棵/m2。由此可見,在表層土壤墑情較好的情況下,T3和T2播種都能較好地使芝麻出苗,T1處理雖然操作簡便,但出苗相對較差。在表層土壤墑情較差的情況下,T3播種基本能夠保證芝麻出苗,T1播種方式雖然最簡便,但芝麻幾乎無法出苗。
2.2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株高、始蒴部位、主莖果軸長等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在株高、始蒴果部位及主莖果軸長等方面總體趨勢表現為T3>T2>T1,主要由于T1處理肥料撒于地表,T2處理肥料覆蓋較淺,導致肥料損失大、利用率低,因此芝麻營養生長不足,過早開花結果,且植株相對矮小,果軸相對短。T3處理撒肥后通過旋耕機旋耕,使肥料施入土壤中不同層次,肥料利用率高,能較好地滿足芝麻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2012年與2013年也存在差異,總體上表現為2012年芝麻株高、始蒴部位、主莖果軸長等主要農藝性狀優于2013年,主要由于2013年芝麻生長期間雨水少,干旱較嚴重,芝麻生長受阻。
2.3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芝麻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對田間芝麻株數、單株蒴果數等產量構成因素及其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T3處理的單株蒴果數和小區株數明顯大于T1和T2處理,特別是在較干旱的年份(2013年),土壤墑情較低的情況下差異更加明顯。2012年T3處理單株蒴果數為49(個/株),比T2和T1處理分別多8(個/株)和19(個/株)。2013年T3處理單株蒴果數為45(個/株),比T2和T1處理分別多9(個/株)和20(個/株)。這主要是由于T1處理播種方式肥料撒于地表,T2處理播種方式肥料蓋土較淺,肥料利用率低,并且在土壤墑情較低的情況下,影響芝麻對養分的吸收,導致芝麻結果少。從小區株數來看,經過定苗和部分死苗后,2012年T3處理小區株數為1 629株,比T2和T1處理分別多392和998株。2013年T3處理小區株數為1 335株,比T2和T1處理分別多606株和1 034株。這主要是受蓋土方式的影響,特別是干旱年份土壤墑情較低的情況下,T2和T1處理播種方式芝麻種子很難吸潮萌發。在每蒴粒數和千粒重方面,各處理差異不明顯。因此,單株蒴果數及小區株數最終決定了產量的差異。由于T3處理播種方式有利于芝麻出苗,而且肥料被旋耕施入土壤不同的深度,有利于芝麻生長對養分的吸收,因此獲得了最高的芝麻產量,2012年度T3處理產量為555 kg/hm2,與其他兩個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2013年度T3處理產量為530 kg/hm2,與其他兩個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T2處理播種方式在土壤墑情較好年份(2012年)由于芝麻出苗相對較好,而且肥料利用率相對較高,因此產量也相對較高,為448 kg/hm2,但在土壤墑情較差的年份(2013年),芝麻出苗較差,而且肥料利用率相對較低,因此產量也相對較低,為335 kg/hm2。T1處理播種方式由于芝麻出苗較差,且肥料利用率低,特別是在土壤墑情較低的年份表現更差,2012年和2013年芝麻產量分別為296和163 kg/hm2。因此T1處理播種方式雖然簡便,但不利于芝麻出苗和生長,特別是在干旱年份對芝麻出苗和生長影響更大,因此產量低而不穩。T2處理播種方式在表土墑情較好的年份能較好地保證芝麻出苗和生長,但表土墑情較差的年份,無法保證芝麻出苗和生長,因此產量不穩定。T3處理播種方式受表土墑情影響較小,能較好地保證芝麻出苗和生長,產量較高且穩定。
2.4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的效益比較分析
不同輕簡化播種方式帶來的經濟效益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3種播種方式經濟效益表現為T3>T2>T1。在雨水較多,表土墑情較好的年份(2012年),T3與T2處理播種方式經濟效益比較接近,每公頃凈收益分別為4 285元和2 896元,明顯大于T1處理播種方式1 192元的凈收益。在雨水較少,表土墑情較差的年份(2013年),T3處理播種方式經濟效益明顯大于T2和T1兩個處理,T3每公頃凈收益比T2和T1分別多2 885元和4 929元,特別是T1處理由于播種時表土墑情較低,因此出苗較差導致計入勞動力成本后入不敷出,在不計勞動力成本的情況下,每公頃收益為1 971元,屬于廣種薄收,效益很差。縱觀2年的試驗結果,T1與T2處理播種方式種植風險較大,收益不穩定,T3處理播種方式收益較穩且收益較大。
3 小結
縱觀上面的試驗結果可知:①花生收獲后隨即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緊接著用旋耕機旋耕一遍的輕簡化播種方式能較好地保證芝麻出苗,肥料利用率較高,芝麻生長較好,能獲得較高的芝麻產量及收益;②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花生收獲后橫向豎向各耙一遍的輕簡化播種方式在雨水相對較多,表土墑情較好的情況下芝麻出苗較好,肥料利用率相對較高,也能獲得較高的芝麻產量和收益,但低于旋耕機旋耕的播種方式。在較干旱年份,表土墑情較低的情況下,芝麻出苗差,產量及效益較低;③拔花生前在花生行間撒播芝麻種子和肥料,拔花生時帶出的泥土敲碎覆蓋芝麻,同時秸稈覆蓋在泥土上,1周后移去秸稈的輕簡化播種方式,雖然很省工,但芝麻出苗及生長較差,產量及效益低,特別是干旱年份,表土墑情較低的情況下表現更差,產量很低,在計入勞動力成本后入不敷出。
參考文獻:
[1] 汪瑞清,肖運萍,魏林根,等.江西秋芝麻(早稻茬)高產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1(4):43-44.
[2] 汪 強,史 敏,王本超,等.芝麻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 何水得,付華亮,肖國涪,等.紅壤旱地不同密度和施肥配方對芝麻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2):39-40.
[4] 魏林根,肖運萍,汪瑞清.芝麻高產高效輕簡化耕作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5):20-21.
[5] 魏林根,肖運萍,汪瑞清,等.紅壤旱地肥料配施對秋芝麻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