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
摘 要:自主探索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技能。以此出發,首先概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然后就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包括調整師生關系、設置課程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分配學習任務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探索;問題教學
語文教學是學生求學、成長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活動即學生在已有知識背景下獲取知識、建構意義的過程,探索或者說探究則是影響學生學習的核心要素。基于此,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做了相應的探究。
一、調整師生關系,營造探索氛圍
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矛盾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前提條件,也是發展學生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然而,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而言,師生關系并不樂觀。一些教師未能從現代教學理論中學為主體的理念出發,凸顯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又如,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嚴肅,與學生的交流非常少,既不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也缺乏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渠道,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中的自主探索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對此,教師需要調整師生關系。首先,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取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真正實現“以學定教”的目標;其次,教師還需要強化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允許、鼓勵學生在課堂、課后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向老師提問,營造良好的探索氛圍,這對學生自主探索教學的開展以及探究能力的發展都有著不可多得的作用。
二、設置課程問題,激發探索欲望
“學貴有疑”,問題既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時,需要突出課堂問題的作用與價值,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當然,在設置課程問題時,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確保問題的針對性。問題歸根到底要服務于課程教學,也就是說必須和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比如在《火紅的楓葉》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問題,如小女孩要找一片什么樣的楓葉?這樣的楓葉有什么特征?其次,確保問題的層次性。小學生受成長環境、家庭背景乃至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在語文課程學習中的表現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照顧學生的這種差異性,設置一些差異化的問題,如此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創設教學情境,突破探索難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初始階段,思維方式與認知心理都不成熟,在學習環節中偏好直觀形象的內容,尤其喜歡視覺刺激性強的圖片或者綜合調動視覺、聽覺的視頻,對枯燥抽象的文字趣味不高。小學語文教學以文字為主,問題也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這不僅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背離,也使學生在探索中存在著不少的難點,影響了自主探索的效率。對此,情境教學有著不可多得的作用。教師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可以創設針對性強的教學情境,以直觀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突破探索難點。就以《多彩的夏天》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描寫夏天的文章,采用了分總結構,先從炎熱、多彩、有趣、悠閑四個角度分述了夏天的特征,然后以“夏天是迷人的”收尾。筆者在教學中以夏天為什么是多彩的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為了避免學生探索環節中的枯燥性,筆者采用PPT的方式,將夏天的色彩以鮮明的圖片呈現了出來。這樣極大地了減弱了學生的探索難點。
四、分配學習任務,訓練探索能力
自主探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在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中充當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學習任務則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重要載體。針對性強、參與性高的學習任務不僅能夠充分凸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能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任務中,訓練學生的探索能力。就以《美麗的武夷山》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描寫武夷山奇山秀水的散文。文章采用總分結構,先概述了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特點,然后從山、水、游的角度,描繪了武夷山的美。筆者在教學中以第二、三、四自然段為重點,指出武夷山的“美”,究竟美在何處。這既能調動學生的探索意識,對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也有較大的作用。
總之,自主探索作為學生語文學習乃至其他課程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都有著難以比擬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因素的滯后,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需要從探索氛圍、探索欲望、探索難點、探索能力等角度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語文教學效能。
參考文獻:
趙秀艷.小學語文自主探索模式初探[J].大觀周刊,2013(11):24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