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梅
摘 要: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的新要求,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數學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廣大的數學教學工作者所使用。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活動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仍存在著很多的實際教學問題。在分析了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特點之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夠為探究式教學課堂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主要是學生進行初步入門學習,從而了解數學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是一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學科,并與學生其他的學科具有一定的關聯。小學數學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對思維方式的訓練。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缺乏一定的實用性,多是對數學共識的記憶,從而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失去興趣。
一、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特點
1.以學生為主體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構建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和提高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時,都必須明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在探究式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格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而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2.體現了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中,一般會以小組談論的形式進行,這就充分展示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從而做到取長補短,并有利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此同時,探究式的教學活動還多以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為主,從而為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探究式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掌握一般會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獲得,讓學生在參與、體驗、驗證的過程中感悟與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可以根據自己的開放性思維擁有創新性的想法。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技能
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性技能,而探究性機能并不是學生天生具備的能力,而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適當訓練。首先,學生需要具備基礎的觀察技能。觀察是一種有目的且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小學生的性格比較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但不喜歡觀察事物的細節,不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因此,要求數學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其次,學生需要具備交流技能。交流技能是指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合作。最后,學生需要具備提問技能。提問技能是促進學生提高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必須具備的重要環節。在提高學生提問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年齡特征,根據學生的發展認知提供較為形象的教學材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
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一般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實踐、概括、判斷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究。
例如,在學習“質數”時,學生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探究出質數的規律: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時候,這樣的數就是質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那這個數就是合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只知道這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讓學生繼續討論,從而讓學生發現更多的質數規律。比如,1是不是質數?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后,學生之間就會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1是質數,因為1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沒有別的約數,而有的學生認為1不是質數,因為1只有1這一個約數。通過討論可以知道,1是質數,因為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沒有別的約數的數都叫做質數,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使學生對質數的概念更加清楚。
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應是一個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使所有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學會知識的獲取和探究,這是探究式數學教學的精髓。探究式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方式,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并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設置符合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課堂。總而言之,探究式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探究目標,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方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豐富且具有挑戰性的探索性教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技能,更加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麟,劉豐堅.真正實現教學雙贏的探究式教學[J].職業技術,2006(44):2-3.
[2]索桂芳,高翠任.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環境[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3):112-116.
[3]熊小燕.探究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模式[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7):14-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