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華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將閱讀教學作為中心環節來抓,通過閱讀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聽、說、讀、寫等基本功,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簡要分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能力;教學情境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閱讀教學是以閱讀活動為主要途徑和手段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是語文教育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所以,要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閱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還要求能夠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從而實現自我個性的發展和精神世界的豐富。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具體策略
1.注重課內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節課下來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而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是比較少的。然而事實上,靠老師講是難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而是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實踐中不斷“悟”出來,即是“讀中自悟”,情在讀中自悟,理在讀中自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增強語感,引導學生從言語體式的整體感悟出發,通過整體觀照下的局部分析,揣摩文章更深層次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遣詞造句,從而深刻地掌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
2.對局部語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
對局部語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即在對整篇課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對局部語句進行研讀,以更好地培養語感。不少文章有許多描寫性質的動詞和形容詞,對這些詞要多揣摩、多比較,不但要深入研究,還要做到熟記,這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比如,古詩詞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其語言凝練、意蘊深遠,這是現代文所難以比擬的,所以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誦讀,以體會古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從而從感性上認識、體驗語文材料,對語文材料進行主觀的消化吸收。比如古詩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短短28個字寫出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場景,時間、地點都有,而且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也透露出時代氣氛,意境優美、文字綺麗。通過這樣咬文嚼字的賞析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用詞用字的精妙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精心營造教學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應當是平等、開放、自由、真誠的,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果,孩子們更愿意推心置腹地交流各種思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質疑和問題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教師要把握住時機參與到學生的談話中,并在談話交流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只有完成講授者角色形象的改變,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以平等、真誠的態度來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在這種氛圍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整體的閱讀教學才會更加有效。
4.讀、思、說、演相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只閱讀,不思考,就只能停留于理解表層,提升語文能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要把閱讀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其次,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包括“說”這一方面,“說”能夠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在閱讀教學中要將讀與說結合起來,加強鍛煉,這樣才能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最后,讀演相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對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較多的文章,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所描寫的語言、動作背后所要體現出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性格,從而把握文章中語言、詞句的巧妙運用。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互動情感體驗,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大臣、小孩等角色來進行對話,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又能鍛煉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品讀,可以激發學生思考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
5.讀寫相結合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不會很高,但該階段寫作能力的基礎打得不好會影響后續高年級習作的水平。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寫作,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提取并熟記一些優秀的語句、詞語,以便應用到日后的寫作中去。因此,為了加強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可以適當開展諸如說一說、寫一寫、編一編的讀寫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目標要幫助學生利用環境自主建構,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及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全面夯實聽、說、讀、寫等基本功。
參考文獻:
[1]李俊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價值工程,2011(3):27.
[2]阿如汗.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漢語能力[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3):32.
[3]郭濟興.教活課文 培養語文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1(12):5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