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明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等現象依舊沒有得到徹底的規避。值得廣大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深思。旨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采用理論分析、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問題;引導力度;教學方式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社會各界對小學英語的關注度逐漸增高,教師和學生也在不斷地努力,可以說,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就一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仍舊存在一些亟待緩解和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不夠明晰
明晰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和關鍵。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英語教材編寫時制定的三維目標并沒有實現。也就是說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前沒有明確告訴學生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課程結束的時候也由于時間緊迫等原因沒有做好回顧總結工作;二是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語速過快或顧及不到學生的問題,這使得課堂出現了更多“濫竽充數”的學生,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三是一些教師對板書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不論是以板書還是幻燈片的形式呈現教學的內容都不夠清晰、明確,學生并不知道課堂的教學重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小學英語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
小學英語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是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又一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采用一種形式來完成整堂課的教學,要么是游戲貫穿始終,要么是傳統講授模式貫穿始終,而事實上,無論哪種教學形式,只要一直使用都會使學生產生倦怠的心理,教學效果也就不夠理想了。
3.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引導力度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同樣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力度。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明顯的引導力度不足的現象。一是在教學實施后,并沒有給學生提供簡單有趣、值得研究和動手操作的練習題;二是在指導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顧全大局,只是對單獨幾個學生進行指導;三是當學生完成習題或一項任務時,教師只是打勾或者畫叉,并沒有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或耐心的指導。
二、應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為了有效緩解和解決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及英語教學專業技能,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1.提高教學環節的科學有效性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科學有效性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合理地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例如,一節40分鐘的英語課堂,教師可以用1~4分鐘的時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用1~2分鐘的時間來告訴學生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用4~8分鐘的時間來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教學內容;用8~16分鐘的時間來呈現和講授相關的材料;用8~16分鐘的時間來引發期待行為;用4~8分鐘的時間來作為課堂反饋的時間;用4~8分鐘的時間來提供反饋結果。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教學內容的改變適當地調整,其最終目標就是確保流暢、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豐富既有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所以,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善于學習、借鑒和總結國內外相關的教學方法,并通過適當的改變和完善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各種教學方法的融合和利用,利用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此外,小學英語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隨著新課改的新要求和時代的變遷以及學生的變化而不斷完善和優化。
3.加強對學生引導的力度
對學生引導力度的加強也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績效的關鍵舉措之一。所以,一方面,小學英語教師要改變自己既有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知識的傳授者角色演變成知識的引導者,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來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引導和鼓勵的力度,能夠參與到學生的各項學習探究活動中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并且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地引導和解決。
總的來說,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小學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對于學生一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想成為一名不誤人子弟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并想盡更多的辦法來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使更多的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的同時,促進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并為我國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胡倩玉.淺談多媒體環境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J].生物技術世界,2016(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