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遂卿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是小數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利用微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分析了采取怎樣的微課教學手段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邏輯思維
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其他課程來說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每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靠后期的培養和練習。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數學邏輯思維是每個數學教師都需要關注的問題。
小學生正處于培養自身邏輯思維最關鍵的階段,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的題目也需要學生靠自己的邏輯思維去理解。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邏輯思維是必要的,數學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并將小學數學知識點融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微課是課程改革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枯燥無趣,沒有學習的興趣,更別說自己去主動對數學知識點進行記憶。因此,傳統課堂的教學質量較低,無法達到教學要求。而微課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為學生闡明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或是一個教學難點。微課教學中,生動的教學片段,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再加上極具感染力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數學邏輯思維,達到增強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微課教學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
一、用微課視頻創設教學情境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強。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抽象的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無法理解,給他們的數學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在微課的運用中,能夠有效地為小學生設置教學情境,讓他們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下理解教學中的知識點,并且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微課中可以播放這樣一個片段:兩個同學在操場踢毽子,第一個同學踢了20下,第二個同學踢了7下,問:究竟是哪個同學贏了呢?
學生很輕松地就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而教師需要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說出自己是如何進行判斷的。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判斷的依據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經驗,例如20要比7大,20是兩位數,7是個位數,所以第一個同學贏了。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這些符號,讓他們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學習。
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微課為學生引入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合到學習中來,抽象的數學符號也就變得容易理解,這就是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
二、利用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雖然微課的學習時間較傳統教學時間要短很多,但是微課卻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數學加減法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這樣一個小視頻:在一棵樹上有四只小鳥,飛走了兩只,又飛來了一只。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現在樹上還有幾只小鳥呢?
利用視頻演示,讓抽象的數字概念變得具體起來,學生很快就能得到答案。教師自然也就能夠引出混合運算的算式:4-2+1=3。
這種教學方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數學中的概念,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力,加快了學習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利用多種形式在微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數學過程中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避免出現學生因為課堂內容枯燥不愿意去學習的情況。也就是說,教師在微課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微課除了能創設教學情境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回顧過去的學習內容主動去發現掌握新的知識點。例如,在圖形面積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展示各個圖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之前所學的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推算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方式。這種獨立自主的思考過程,自然也就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了訓練。
四、構建完善的微課學習系統
微課與傳統教學不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只要學生能夠找到微課視頻,就可以隨時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師每堂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就可以利用學校的校園網或是共享空間與學生進行課件的分享。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下通過課件回顧所學知識,加深知識點的印象。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擁有所有知識的課件,有利于他們形成整體的數學知識體系,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總之,微課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發揮其優勢,不斷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廖彩勤.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研究[J].考試周刊,2016(49).
[2]陳曉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