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
【案例背景】
美術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主渠道,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必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故事串燒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故事串燒,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故事串燒點亮美術課堂,使整堂繪美堂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
【案例描述】
一、小故事大啟發
故事是情感的載體,是心靈的歌唱,是精神的遠游,是社會的交響,是孩子內心的渴望。故事中鮮活的生命智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聲吻畢肖的人物對話,構成了一個富有生命力的課堂。當老師發自內心地熱愛故事時,愛聽故事的孩子有深深的滿足感,如果老師有氣無力地講故事,孩子聽起來也會哈欠連天,孩子們越聽越不愛聽。一個善于講故事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個有故事的課堂,一定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在準備四下蘇教版《鳥的紋樣》課時,引用了大量的故事、繪本、童謠,迎合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往“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
案例:
1.講述精衛填海的故事導入新課
師:老師這還有一只鳥,它就是這節課的主角。(出示變形鳥)
教師講述故事:說起它,這要從上古時代說起,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女娃聰明、乖巧。一天,女娃獨自駕著一只小船到東海去玩耍。正當她在海上玩得開心之時,海面突然狂風大作、卷起巨浪。只一會兒工夫,巨浪就把小船劈成碎片,女娃也掉進海里淹死了。她死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小鳥——精衛。精衛痛恨大海奪去了自己的性命。為了不讓大海再奪去其他無辜的生命,她發誓要把大海填平。從此,精衛每天從西山銜著樹枝、石子飛到東海上空,將它們投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如此。這只鳥就是女娃死后化成的小鳥,名叫精衛。
2.分析精衛鳥的外形
師:靠精衛一只鳥的薄弱力量不能實現誓言,老師創作一只鳥來幫助它,畫之前讓我們對比真實的鳥與精衛之間的區別?
精衛是由哪一只鳥為原形變化而來的呢?(出示孔雀)變在哪兒?其特征改變沒有?抓住什么特征?讓學生對比真實的鳥與精衛之間的區別,觀察其外形特征,然后議一議。
師:老師運用了什么繪畫方法呢?
生:夸張、簡化、變形、組合的繪畫方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因此,在導入新課上,我運用了一個小朋友熟悉的“精衛填海”的成語故事,出其不意地抓住了小朋友的思緒,引其入勝。〉
二、評價編故事
在《螞蟻日記》一課中,在學生作業練習中,以接龍故事畫的形式呈現美術作業。
案例:學生創作螞蟻日記
師:今天你也來創作一副有趣的故事片段展示給大家看。最后請大家展示所創作的作品,編日記。
學生評價作品編故事:紅螞蟻把黑螞蟻撞得人仰馬翻,黑螞蟻反進攻被抓住做了俘虜;小黑螞蟻也不甘示弱地端起銀桿槍,一個勁兒向前沖。大士兵一挺大肚皮,把小螞蟻撞個倒栽蔥。另一只小黑螞蟻使出兩刃鋒,呼啦呼啦上了陣。后面一只甩起掃堂腿,大士兵被踢得往回奔。大伙斗得勁頭兒足,大士兵急得搬救兵。歪嘴士兵放大炮,轟隆隆隆三聲響。打得黑螞蟻的宮殿裂了瓣,有的黑螞蟻上下青。有的黑螞蟻滿身紅,有的一身紫,有的尿黃水,有的戰戰兢兢。蟻后一看抵不過,一頭鉆進爛泥坑。
〈在評價、分析作業時,我采用豐富靈活的展示方式。在課上進行接龍故事繪編,努力提供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作品都呈現在展區。這樣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敢于將作品與同學交流,形成良好的美術創作心理。〉
三、故事懸念意猶未盡
案例:課程結束老師小結:盛開的桂花讓人們的鼻子得到享受;美妙的音樂陶醉了人們的耳朵,你們創作的美麗鳥紋樣為我們的眼睛帶來了美感;只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今天,我要替精衛感謝大家在不經意中就創造了這么多小伙伴。幫助她共同完成填平大海的愿望,我想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意志堅決,不畏艱難,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請小朋友在《蠟筆小黑》的故事中收拾整理,離開教室。《蠟筆小黑》的故事讓學生意猶未盡。
〈在本課的尾聲,以繪本故事《蠟筆小黑》結束本課,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在刮畫紙上用竹簽筆繪畫這一新鮮方法進行回味。〉
四、故事貫穿全課情境
導入新課: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人類從“向鳥類學飛”到“研制第一架動力飛機”的歷程,及現在飛機的圖片。
師:我們都畫過飛機,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復習上節課飛機的外部構造。教師播放電腦圖片,師生共同討論飛機的外部構造─—機身、機翼、機尾、起落裝置等組成。(學生一邊講述飛機的結構,教師一邊創作一架簡筆畫飛機)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小飛”。(板書小飛)
(以主人翁“小飛”貫穿整節課堂)今天我們跟“小飛”一同沿著太陽的光芒,穿透厚重的云層,“小飛”發現一個鮮為人知卻又精彩紛呈的博物館,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從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行器,至今,飛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播放現代新型飛機圖片,學生欣賞飛機圖片)
師:看了這么多,小飛在想我的未來會是個什么樣子呢?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而,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應。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繪畫藝術創設了一種敘事化的情境,隨時觀察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應,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情緒,并隨時調整自己說故事的教學語氣。)
五、學生故事篇——小啟閱的大起色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訓練強調學生做作業的習慣,并將學科的專業知識,滲透于課堂作業之中。
所謂作業就是動態教學活動的靜態展現。我們美術作業不僅僅局限于本子作業這種顯性作業形態,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反饋中生成對教學內容的喜愛,對老師的親近,從而實現隱性的情感升華。這張畫我給的評價是:創意新穎;線條靈動而活潑;繪畫態度認真、有耐心;構圖組合有整體與局部的細致刻畫。這張畫就是啟樂的作品。教師不僅僅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更是挖掘孩子潛能的工程師。
1.小作業大制作
張××是一個特殊的孩子,他的身上有許多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方,他自閉、與人交流困難,但他也不乏優點。如:酷愛讀書,喜歡想象,樂于繪畫。剛接四(1)班發現他不想畫畫。甚至,將作業本撕掉,高興時隨意地拼搭水彩筆,說過他但收效甚微,出現這種狀況,我一直以兩個字來壓抑自己快要爆發的情緒——“包容”,真的有一天,當我靜待花開時,張××這朵小花骨朵竟悄悄綻放。一節課學車,他對車有濃厚的興趣。抓住這一點我夸大表揚,嘗試與他親近,各種肢體語言充實了我的課堂,抱抱他,摸摸他已成了課堂慣例,一開始他會扭捏的躲開,后來他也就漸漸習慣了。現在我嘗試用臉貼近他的小臉,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呵護他,讓他把作業中的車造型重新組合成大畫參賽,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在班級中為他樹起了威信。
心理學中提到,越是搗蛋的孩子越想用一些惡作劇引起周圍人對他的關注,正因為他內心充滿了對人際關系的渴望,常用這種不恰當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多多關心、愛護,給予他比給予別人多得多的關愛。在我的課堂字典中沒有不對、錯,只有還可以,稍加改進,如果這樣會更好等詞語。其實副科與主科的確在對待孩子方式、方法上有所區別,但是有一句話我們都要肯定:愛如暖流能融化冰雪,愛如甘露能滋潤灌木。
慢慢地他不再討厭美術課,而且喜歡畫畫,愛動筆創作了。但語文、數學、英語他都不想學,也從來不做作業,怎么辦呢?常常看他在寫作文時,抓耳撓腮、冥思苦想的為難樣,我如何幫助他呢?對了,他不是喜歡繪畫嗎!可以讓他進行圖文并茂的接龍故事畫創作,在他畫好的圖畫作品中進行文字創作。借著對美術課的興趣,在課堂上我讓他運用文配圖的方式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當他畫了一張“海洋生物”作品后我啟發他編個小故事。于是他又耐心地進行了一節課的作文創作。
在寫作過程中,他出現了許多傷腦筋的事,如不會寫的字太多,經常大意使得書寫涂改較多。出現了種種問題時,我親切地跟他說:“張××,你瞧!語文多重要,要常寫常練,這樣就不至于提筆忘字。你說呢?”他也知道自己的問題羞愧地低下了頭。根據繪畫作品中的情節、角色、背景進行故事創作,增強了張××的讀畫、表達的能力,豐富了想象。讓故事與學生的繪畫融為一體,成為一件美術作品共同體。
2.激勵—激發—激趣
在作畫過程中,張××也會不耐煩,這時我就會在語言上用激勵的方法激發他繼續繪畫的欲望。我親切地對學生說:“你們瞧!張××多有耐心呀!他已經堅持1個小時站著繪畫了,下課也在畫,我多次讓他坐下來繪畫,他依舊堅持站著畫畫,你們是不是要學習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呀!”學生都說他真棒,真了不起!又過了10分鐘,他有點騷動,這時我舉起他的作品大聲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張××的作品如何?”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畫得真好!”“誰能幫助他畫一畫!”同學們紛紛要求和他一起創作。這時候張××又來了興趣,做起小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有滋有味地繪畫創作。
故事串燒繪美堂讓美術課堂增添趣味。富有懸念、生動情節的故事給學生創造了課堂樂園。在美術課堂中,繪美堂的串燒故事氛圍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