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摘 要:作為一名當代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尋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要勇于突破傳統,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數學知識,將其融入數學教學課堂,有效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習的目的性,并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很大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課堂情景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蘊含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可以保障學生能夠熟練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提高了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促進學生素質健康全面的發展,在提升數學能力之后帶動其他科目的發展,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極大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程度。
二、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數學教學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夠切身感受到運用數學的樂趣,發展自身創造性思維。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填鴨式”教學,讓數學課堂萌發出富有生活氣息的強大生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24時計時法”時,我首先給學生出示電視臺節目預告員預告節目的視頻,隨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有很多的晚間節目時間是在12點以后呢?由此引入24小時計時方法,接下來讓所有的同學一起來尋找日常生活中的24小時計時法:如公共汽車站牌上標注的時間、便利店營業時間、火車票的時間、天氣預報時間等。通過這些數學內容與生活內容的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要學會到生活中去發現數學的存在,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對生活化的教學原型加以靈活運用
教師通過對一些讓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現實生活原型加以探尋,同時從探尋到的現實生活原型,合理提取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知識信息,并把它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然后與學生一起對其進行交流與分享,使之產生教學共鳴,這就是對生活化教學原型的基本運用。如,在學習了毫升與升的基礎知識后,老師可以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帶有刻度的水瓶或水杯,并讓他們仔細觀察上面的計量符號,同時解釋其代表的意思。緊接著,教師再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倒出相應的水進行計量,如需要在一個杯子里加入200 mL的水,再準備一個已經加入了1L水的瓶子,讓學生考慮需加入多少次200 mL的水,才會與裝有1L水的瓶子中的水相同。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很快就理解了升與毫升的概念了,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四、打造一個生活化的課堂情景
近年來,我國的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這使得小學數學教學也得到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此外,小學數學教師也要為小學生打造一個適合他們的生活化課堂情景,讓數學問題更加生活化、簡單化,從而有利于小學生掌握理解數學知識。如小學生在學習方向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所在的方向,然后進行課程的引入,展現給小學生一幅關于天安門的周邊圖,讓小學生認真觀察天安門東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為了更好地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家周邊都有哪些地方,這樣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對物體位置的認知能力。
五、評價體系的生活化
既然要促進小學數學生活化,那么就不能一味促進教學方法生活化,還需要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詳細來講,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化特征,允許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評價不以結果為主要目的,而以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為主,促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應使評價體系要多元化,不能只由單一的期末測試評價學生學習狀況,還可相應加入家長對學生家庭學習生活的評價、加入同伴互評模式等。
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內在關系,進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睘榇?,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與生活進一步接軌。
參考文獻:
[1]李幽然,李燕.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9).
[2]邊巴倉木決.略談小學數學教學[J].關愛明天,2015(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