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遲遲
摘 要 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對于廣播電視媒體來說,其體現了公眾的訴求和公民的利益。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這種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在媒體市場上逐漸式微,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诖耍恼潞喴治隽诵旅襟w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成效和發展瓶頸,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路徑,旨在促進廣播電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廣播電視;戰略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2-0078-02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各種各樣的新媒體應運而生。對于廣播電視來說,在新媒體環境下,機遇與挑戰并存,廣播電視應當積極迎接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并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和突破,借助新媒體的東風促進自身戰略轉型,在媒體市場的洪流中激流勇進,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谝陨?,本文簡要研究了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問題。
1 新媒體概述
1.1 新媒體的特點
1)包容性。新媒體的出現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文化傳播的融合,新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傳遞大量信息,受眾則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接受和獲取信息,相較于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新媒體的包容性更強。
2)開放性。新媒體有著開放性的特點,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還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1]。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呈現出年輕化和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強,這決定著新媒體環境下媒體市場的激烈競爭狀態。
3)時效性。相較于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新媒體具有低門檻、便捷化、及時性地傳播信息的特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更強,人們通過新媒體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和傳播信息,打破了廣播電視媒體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
4)多樣性。新媒體的多樣性指的是信息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可以以動態數據的方式傳播,也能夠以靜態數據的方式傳播,動態數據主要指的是音頻及視頻數據,靜態數據主要指的是鏈接信息、文字及圖片等,這些數據能夠供用戶瀏覽,同時用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自主選擇信息內容,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這與現代人對個性化的追求不謀而合。
1.2 新媒體與廣播電視行業的關系
媒介是大眾語言符號的重要傳播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與社會的互動越來越深入,實現了社會面貌和傳播生態功能角色的轉變,從而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標志著媒介傳播進入了新媒體時代[2]。
廣播電視是新媒體背景下的一種傳統媒體的存在方式,在新媒體條件下,廣播電視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新媒體技術能夠提升電視音像質量,提升觀賞性,促進廣播電視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再如車載電視等,這有利于豐富觀眾的信息獲取渠道。此外,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及手機等傳播平臺來傳播廣播電視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廣播電視的這種轉變是建立在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應當積極開展自身轉型,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以此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瓶頸分析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在媒體市場逐漸式微的現狀是客觀存在的,在未來的發展中,廣播電視依然面對著不小的挑戰。
2.1 節目內容單一化、同質化、低俗化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提升競爭力,許多廣播電視出現了模仿抄襲的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吸引大眾注意力,許多節目盲目抄襲,缺乏創新,打擦邊球,甚至出現低俗化內容,影響了社會風氣,降低了觀眾品位,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提升收聽率或收視率,但卻不利于長遠發展,猶如浮萍一般隨波逐流,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淘汰[3]。
2.2 缺乏創新型人才
媒體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高端創新人才的競爭,尤其在新媒體背景下,媒體傳播方式出現了較大的變革,這就更需要創新型人才為廣播電視的轉型與發展出謀劃策[4]。但就目前來看,廣播電視的人才有著單一化和缺乏創新的問題,缺乏全能型和創新性人才,例如,掌握電視運行規律的人才不懂得經營,經營型人才則不懂得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創新。
2.3 缺乏創新理念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謀創新、求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當前許多廣播電視臺對互聯網技術及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足,缺乏創新理念和創新精神,缺乏對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發展創新路徑的探索和挖掘精神,如此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3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路徑探索
3.1 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
廣播電視作為重要的傳播媒體,擔負著傳播大眾文化的責任,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節目內容和形式的正確定位,釋放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文化,避免節目內容低俗化。此外,節目形式和內容要積極創新,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打造節目品牌,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品牌化,從而在眾多的廣播電視節目中脫穎而出。例如,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這些節目都是各自電視臺的品牌節目,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且能夠向公眾和社會傳遞正能量,《爸爸去哪兒》傳遞親子溫情,《最強大腦》則傳遞挑戰人類極限的精神。
此外,可以借助網絡來加強節目與觀眾的互動,例如,通過“微博式”編排來提供與觀眾互動板塊,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能夠利用微博、微信參與互動,拉近節目與觀眾的距離,這種創新的節目形式必然會受到廣大觀眾歡迎。
3.2 人才戰略轉型
在新媒體時代,媒體市場的競爭不僅是技術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節目內容的創新都離不開人才,缺少專業的創編人才是導致廣播電視節目內容枯燥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新媒體背景下,積極培養綜合型人才是人才戰略轉型的關鍵,以湖南電視臺為例,在新媒體環境下,湖南電視臺積極開展人才管理戰略轉型,任用綜合型人才,將現有電視產業與新媒體相融合,促進新媒體人才和產業專業人才的整合,同時積極引進市場經濟和經濟產業人才。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僅給傳統廣播電視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廣播電視要想在媒體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就需要積極做好人才轉型。
3.3 樹立創新觀念
一方面,廣播電視臺應當明確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重要性,加強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推動廣播電視傳播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和轉型。廣播電視媒體應當積極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實現網絡化發展,發展網絡電視,例如,中央電視臺的CNTV、湖南電視臺的芒果TV等,豐富觀眾觀看節目的渠道,讓受眾通過電腦、手機App就可以觀看節目[5];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應當樹立互動觀念,開發新媒體環境下與觀眾互動的渠道和方式,新媒體背景下,各種交流平臺屢見不鮮,其中最火爆的當屬微博和微信,廣播電視媒體可以開設自己的官方微博公眾號和微信公眾號,通過微博或微信來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和溝通,觀眾可以對相關信息進行轉發和評論,并提出對節目的看法和意見,樹立用戶理念,以觀眾為中心,觀眾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于電視節目選材、選題及制作都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4 結論
綜上所述,相較于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新媒體有著時效性、包容性、互動性及信息多樣性的特點,這是新媒體的優勢所在。新媒體對廣播電視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樹立創新的理念,積極創新和改進節目內容與形式,樹立品牌效應,發揮自有優勢,同時應當做好人才戰略的轉型,為廣播電視媒體自身的創新發展奠定人才基礎,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借助新媒體的東風來實現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2]吳春曉.以新媒體語境為基準探討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J].現代交際,2016(2):60.
[3]李文均,劉毅.探討新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380.
[4]姚遠,王鵬.基于新媒體語境的廣播電視戰略轉型研究[J].電子制作,2014(11):101-102.
[5]孫亞飛,冀麗.新媒體語境下如何進行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及監管[J].科技風,2014(18):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