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華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2
摘 要 心理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由于具有趣味性與新穎性,且不受訓練場地與運動器材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能夠有效的保障學生運動時的安全,這為大學武術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為此,作為武術教師應該加強對心理拓展訓練教學的研究,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心理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讓武術課堂的教學能夠更加豐富與多樣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以適應時代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通過對大學武術教學中引入心理拓展訓練的重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分析,并且探討了實施心理拓展訓練的模式,以期望能夠推動武術教學向前一步發展。
關鍵詞 心理拓展訓練 大學武術 趣味性 教學模式
一、心理拓展訓練含義
心理拓展訓練,起源于德國二戰時期的軍隊訓練模式,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團隊通過探索,并在其中加強實踐技能,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對拓展訓練的深入研究,發現其訓練方式同樣適用于學校的教學中,不僅有利于減弱學生在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恐懼心理,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而且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變得更加勇敢與堅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這就要求大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發展。武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以自強、自立、堅強不息作為武術思想,強壯人們體魄的同時也磨練了人們的意志。為此,將武術作為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課堂是非常必要的,而將心理拓展訓練引入大學武術教學中,對大學生鍛煉身體,傳承武術文化提供了新的教學路徑。
二、大學武術教學引入心理拓展訓練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改變傳統教育理念與方式
在傳統的武術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武術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心理素質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個人素質。而心里拓展訓練,就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增加心理訓練,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更好的對其心理承受能力進行鍛煉。不僅重視了學生武術技術的學習,而且其趣味性與多樣性能夠讓學生在充分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能從中體會到學習武術的樂趣。
(二)活躍武術教學氛圍
由于心理拓展訓練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與知識性,有利于提高大學武術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同時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心理拓展訓練的目的,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進而感悟出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武術訓練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能夠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快速的吸引學生加入到武術訓練中,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與對武術的喜愛程度。這種教學形式,受到廣大師生與家長的歡迎,因為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學習武術知識,而且能夠獲取快樂。
(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大學武術教學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通過設置一些困難與障礙,讓學生親身經歷后發現自己的潛能與優勢,同時又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的壓力,樹立敢于向困難挑戰的勇氣與信心,能夠讓學生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決斷能力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由于當代的大學生有很大部分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縱容使得他們養成了驕橫、自私、任性等眾多不良的習慣。而心里拓展訓練,能夠讓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通過在完成共同的目標中,體會到過程的艱辛,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沮喪,使得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頻繁,在長期的協作中,形成了相互體諒、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局面。
(五)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創新是一個時代能夠快速發展與進步的動力,而在武術的競技中,創新不同的搏擊與防守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預防對手的攻擊,而且能夠增加取勝的概率。
三、大學武術教學中實施心理拓展訓練可行性分析
首先,心理拓展訓練所需的場地與運動器材比較簡單,其訓練方式也比較靈活多樣。在一塊大約5m2的空地上或是室內就能進行。所需要的設施有繩子、眼罩、呼啦圈等,且大部分的訓練項目基本上不用運動設施,例如,在高空中的斷橋擴展訓練,可以用信任摔背來替代,同樣能夠達到訓練的效果,為此,這為心理拓展訓練在大學武術教學中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其次,心理拓展訓練類似于玩一種心理小游戲,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體驗人生。由于其很強的趣味性與實踐性,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想參與到訓練活動中來,并且在游戲的過程中有所感悟。
最后,心理拓展訓練的具體實施,簡單易學,作為武術教師能夠很快的掌握其要領,對武術訓練的目標與關鍵點進行掌握,并且在武術課堂中進行運用,組織學生進行武術練習的同時,增強學生之間團隊合作的精神。
為此,在大學武術教學中實施心理拓展訓練是切實可行的。
四、基于心理拓展訓練的大學武術教學模式
將心理拓展訓練引入大學武術教學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意識。為此,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拓展訓練的主題,充分的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與資源,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每一次的拓展訓練中,都應該讓學生能夠達到教師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并從中體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前,首先應該明確心理拓展訓練的目的與內容,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與體驗嘗試,能夠給學生帶來除了普通訓練形式以外的心理素質提高。
為了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與頑強的意志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武術的幾個基本動作,如蹲馬步。首先傳授學生蹲馬步的技巧與要領,然后與學生一起蹲馬步。由于心理拓展訓練是讓學生在未知的世界進行探索,為此,教師可以先不告訴學生蹲馬步會讓腿抽筋、酸痛等后果。讓學生親身體驗后,在學生難以堅持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這樣不僅學生的意志力能夠得到鍛煉,而且使得學生的腿部力量能夠有所增強。在體驗完成后,學生才會有所領悟,原來自己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堅持,不放棄,無論再困難,再辛苦的事情,咬緊牙關,自己也能夠繼續。
例如,信任摔背的拓展項目,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彼此信任程度,并且通過相互交流,如何才能確保其他同學的安全,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武術教學中引入心理拓展訓練,不受訓練場地與設施的限制,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將趣味性融于知識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武術學習心理素質,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團隊協作的精神,而且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心理與生理素質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對于武術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促進武術先前發展,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加入武術學習的隊伍中,使得中華武術文化能夠得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月華.高校體育引入心理拓展訓練課程的理論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7):141-142.
[2] 閆洪濤.探究以心理拓展訓練為輔助的大學武術教學模式[J].體育時空.2014(19).
[3] 方港,楊勝峰,劉學敏.體育院校開設心理拓展訓練課程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