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霄劍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媒體融合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從實際研究上來說,依然停留在技術層面上。從實際上來說,媒體融合的根本并不是對傳播介質上的統合,而是要對傳統媒介中的相關功能進行有效的優化與完善,以此來滿足個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借助動態發展來創建出全新的信息價值。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興起,信息傳播也開始逐漸豐富,在內容以及形態等方面上開始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在這種信息環境的影響下,公共輿論焦點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傳統的傳播環境中,主體已經從一元轉變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其主要是由民眾、社會組織以及政府等方面來構成的。在不同傳播主體的影響下,使得其信息訴求等方面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同時也代表了不同的角色以及價值立場等。因此,在這種不同觀念的影響下,使得輿論中的聲音也開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了,并成為了現階段輿論焦點中的重要特征之一[1]。
除了傳統的主流媒體輿論場以外,在互聯網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全新的民間輿論場所,這樣也就對主流輿論話語產生出了解構以及重讀等現象,同時也形成了時間不一的新焦點。第一,對官方媒體以及社會名人等方面的批評產生了移植、套用或是修改等。第二,就是具有明顯主觀色彩對歷史或是史實觀念等方面進行了重新的研究與修正。從實際上來說,這些解構的行為雖然迎合了一些網民對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負面情緒,但是也對主流話語產生出了消解等問題。
在草根話語興起的影響下,也產生了政治信任弱化的現象,隨著黨的不斷發展,在反腐領域上也逐漸取得了相應的成就,反腐的力度以及效果等方面也得到了公眾的支持。但是由于腐敗問題的影響相對較大,公眾對政府以及公權機構中的腐敗問題存在這方面的印象,這樣也就使得公眾輿論焦點呈現出了追殲消減的特點。在網絡環境的不斷影響下,人際互動也在逐漸增多,且這些觀念很容易在信息不充足的基礎上進行快速蔓延,從而也就產生出了錯誤的認識,造成唱衰政治問題的出現。
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內容的生產與傳播存在著成本低的特點,加之受到微博以及微信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網民可以借助互聯網參與到其中,從而對公共輿論產生影響,其次,在社交媒體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方面的影響下,個人參與話題討論的積極性也在逐漸增強。尤其是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可以借助手機或是電腦等將自己的心情與感受等方面傳播到網絡中,并借助人際等作用的影響實現有效的傳播。在這種傳播模式的影響下,個體情緒被放大成為社會中的集體情緒。就目前的社會來說,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出現了較多的社會矛盾,通過網絡輿論中的負面心態折射出來,這樣在探討公共話題類時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情緒。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內容管理的核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在實際中就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媒體內容服務的效果,做好宣傳服務工作,在提高媒體服務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大數據等方面入手,明確目標與信息需求,從而提高服務的質量[2]。
在媒體不斷融合的發展模式下,就要發揮出主流媒體的作用與功能,建立出不同的管理制度,首先要避免規定過細。其次,是要做好新媒體中內容生產,與傳播工作,規定好各方面的義務與權力,從而落實管理責任。最后,要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來借助相關技術與法律等來實現管制,完善監管模式。
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大對傳統媒體的扶持力度,在發布重大或是突發信息的過程中,就要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案例,以此來完善我國的信息傳播方式,保證輿論引導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打擊謠言等方面的傳播[3]。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就要找出現階段傳統主流媒體在內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分析與研究,明確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從而將目光放在全新的發展模式上,實現多方面的有效融合,為輿論引導以及媒體管理等方面創造出多維度的發展空間。
[1]高曉虹.媒體融合新常態下傳統媒體輿論引導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社會科學,2015(09):154-160.
[2]王文武.吳賢國.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輿論引導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新媒體研究,2017(03):144-145.
[3]拓棟.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傳統媒體輿論引導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