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三鵬
應用特點的語言再現新近發生的新聞活動稱為電視新聞的敘事,此敘事主要包括敘述方式、角度及敘述者三個元素,三者是電視新聞敘事的基本前提。然而,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受到新媒體的極大沖擊,也迫使其敘事方式發生變化。如何敘事及運用何種技巧來吸引受眾已經成為電視新聞首先要探討的問題。參與度是新媒體的重大特點[1],其敘述主體已不單單是專業記者,還有積極參與的廣大受眾,受眾即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這種人人傳播的特點構成了新聞事件的敘述,同專業記者共同構建了新聞的敘述方式。新媒體環境中,新聞敘事呈現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點[2],其文本興衰既有圖片、文字,還有視頻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文本方式是新聞更顯得真實,更接近事實及真相。電視新聞在新媒體融合發展中,逐漸探索了一些新的敘述技巧和形態,為電視新聞探尋到了更為寬廣的時空。
敘事技巧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良好的敘述技巧能夠有效增強電視新聞傳播效果。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給如何“說”的問題顯得非常關鍵。解決此問題首先要明確說的方式,其次要明確說的內容。這是因為新媒體給電視新聞帶來的沖擊不只是傳播方式的改變,還有新媒體的傳播語言及其內容對電視新聞的顛覆及滲透[3],利用視聽語言進行直觀的故事敘述是電視新聞的特點,而新穎俏皮的片段或詞語則是新媒體的敘述語言。而新媒體這種活潑俏皮的敘述語言得到受眾的推崇和喜愛,使得其非常受歡迎。
電視新聞的敘述模式通常是日常化的直播,利用現場直播的形式將情節同生活的開放性進行了完美統一,在直播過程中給受眾帶來了極強的現場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電視新聞中受眾看到的故事使按照媒體議程設定的故事,可以感受到其戲劇性和偶然性,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的獵奇心和接近新聞真相的愿望。此類即興式的敘述方式在電視新聞敘事中得到集中體現,尤其是敘述重大新聞事件時,該敘事方式可以將新聞事件真相進行準確還原,且可以作為發言人及第一見證人來有效避免和揭穿謠言。
新媒體環境中,受眾的主體意識得到復蘇,其自主參與新聞的需求較為強烈,致使傳播的主體更加廣泛。這是因為,社會轉型期社會價值呈現多元化,社會文化呈現激蕩,致使現代人普遍重視其主體意識。同時,電視新聞也不斷創新理念,使新聞節目更接地氣,對表達思想也更加重視。受眾這種主動參與新聞敘述的需求推動著電視新聞結構走向開放,受眾成為敘述主體,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拍攝功能不斷提升,使得人人傳播成為自媒體發展的重大特點,為受眾的傳播創造的更加便利的傳播條件。當前,許多突發事件的首個影響而非源于專業記者的相機,而是源于受眾的智能手機。
同時,新媒體的發展為電視新聞敘述提供了多元化的手段,如聲音、視頻、文字、動漫及圖片等被應用到電視新聞中,給受眾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大量應用的多媒體技術也使敘述方式呈現兼容并蓄的特點。
電視新聞的敘述方式通常較為嚴肅,其關注的主要是政府及政策的宣傳及導向性,比如《新聞聯播》體現的就使追求政治價值。新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的敘述模式也不斷發生變化,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民眾的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其接受的信息也更加豐富,貧民化及生活化的新聞內容應成為電視新聞的主要內容,所以草根性、娛樂性新聞逐漸成為新聞敘述的重要模式,這也是傳播媒體應用受眾的一種趨勢。利用新媒體亦莊亦諧的風格將新聞娛樂性的元素進行放大,向受眾呈現出最活潑、生動的新聞,除此之外,與受眾利益相關的接地氣的民生類的草根新聞是最后受眾關注的新聞。比如福州電視臺利用《攀講》這一欄目來敘述新聞事件。其傳播語言為當地方言,所講的故事都是老百姓身邊發生的家長里短的事情。這種節目非常接地氣,同受眾生活十分貼近,因此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
然而,這種娛樂性和草根性完全不同于庸俗及低俗的敘述語言。電視新聞敘述語言應將新媒體語言中的低俗性及庸俗性的語言進行剔除,取其精華部分來利用。電視新聞還應堅持自己的價值及觀點,在同新媒體融合中要辨別語言的適用性,對新媒體語言進行有分析有選擇的應用,以積極健康和貼切形象的新媒體語言來敘述電視新聞。所以,新聞記者應認真對待新媒體敘述語言,以防出現低俗的新聞報道。
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中,信息傳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受者的界限也日益模糊。電視新聞的傳播模式不再像以前媒體——受眾的單向傳播,受眾與受眾之間也能進行信息的傳播。雖然網絡環境下的電視媒體的敘述主體影響被削弱,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在網絡環境中的意見領袖來影響更多的受眾,打造一個親民、有公信力的新聞敘述主體,以此來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使得在網絡輿論發生之時能夠先于傳統媒體及時、迅速地發布相關信息,這樣即使在面對眾多輿論客體的時候,通過這樣一個有公信力的敘事主體,迅速及時的將與公眾利益相關的話題提升到公共層面,引導公民參與,起到了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
總之,新媒體的發展在沖擊電視新聞的同時,也為電視媒體敘述的轉變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形式,電視新聞在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中既要借鑒新媒體語言,又要避免其低俗化和庸俗化,真正形成自己的敘述風格,以有效提升受眾的關注度。
[1]林漢坤.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電視時政新聞報道生動性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6(18):44.
[2]任哨巍.試論電視新聞敘事技巧和鏡頭語言[J].西部學刊,2015(01):32-33.
[3]索朗達瓦.播音主持人如何掌握電視新聞播音技巧[J].新聞傳播,2015(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