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蘋
在影視行業的網絡小說改編過程中,《匆匆那年》《鬼吹燈》《左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影片改編自網絡小說得到收視率和票房的雙贏,票房均過億,使得市場對網絡小說 IP 更為熱捧。同時也證明了網絡文學的市場潛力和價值,網絡文學IP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2013 年,許多原本在100萬左右的網絡小說IP今年普遍漲了三四倍,同時一些長篇熱門小說甚至達到千萬元的級別。2014年,不僅影視行業方面重視網絡文學IP,游戲廠商也對其虎視眈眈,在chinajoy期間拍賣的6部作品手游改編權價格達到2800萬元。因此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認為“從10 年前的起點中文網到今天的閱文集團,網絡文學市場價值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網絡文學不僅是作為文字內容的閱讀,更多的包括了內容生產,故事的架構,并且形成了一個全版權運營的產業鏈,以文學為原動力,促進精品 IP 在線下出版、影視、游戲、動漫、音樂、周邊等泛娛樂領域的全面發展,實現文字閱讀市場價值最大化。
網絡文學的范疇盡管很廣,包括網絡小說、網絡散文、網絡詩歌、網絡戲劇文學等等,但在網絡文學商業化趨勢的今天,網絡小說在其中占據了最為重要的位置。大多數文學網站得以盈利,主要是依靠網絡小說豐富的內容資源。而網絡文學中的網絡小說體裁又以網絡長篇小說為重。從當前中國網絡小說商業化發展現狀出發,對文學網站網絡小說的版權價值評估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顯然大有裨益。
廣義上的網絡文學是指經電子化處理后所有在網上承載的文學作品,因而所有在互聯網上傳播分享的文學都可以稱為網絡文學。此處主要突出的是媒介載體,認為只要在某個時空內,這部文學作品的媒介載體或傳播方式是互聯網,那么就算是網絡文學。其次是從狹義上講的網絡文學,是指那種只能在互聯網上“數字化生存”的文學作品。包括超文本鏈接作品,多媒體制作作品,接龍小說等。比如超文本小說是“將文字、圖片、影音片斷及多路徑進入的結構組成的電子文本”。最后,本文研究認同的第三種觀點網絡文學既不同于廣義上的電子化文學作品,也不同于只能依于網絡“數字化生存”的文學作品,而是指首發于互聯網論壇中,在互聯網上閱讀流傳,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得到讀者的反饋并隨時修正其內容的文學作品。在互聯網中,這些作品被稱為“網絡原創文學”,這些作品首發于網上并且有固定的網絡文學平臺,例如起點、晉江、榕樹下等網絡文學平臺。網絡文學作品與傳統文學作品相比,在文學體制、創作方式和傳播媒介上都有所不同,在作者身份認同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基于此,本文所指網絡小說即中國文學網站上的網絡小說,至少要滿足兩個特征,一是指首發于互聯網(各種原創網絡文學網站,門戶網站的文學頻道、博客、論壇等)的原創網絡文學作品。二是以商業化文學網站上的為主,即需要以付費的方式進行閱讀,不同于一些網絡文學愛好者所建立的完全與他人分享的個人網站,或非商業化的文學網頁站點。
版權即著作權,按照法律定義,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依法對其所創作的作品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著作財產權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其他著作財產權等。版權即是一種資產,難以對版權進行精準評估的地方,就在于每一種權利、內容的交易方式都有所不同,其贏利的商業模式也不同,因此在涉及每一種權利內容交易時都需要進行不同的價值方式評估,這就給版權的價值評估帶來巨大難度。且版權在大陸法系中分為著作財產權和人身權,相比人身權,著作財產權包含的內容更為豐富并且其交易形式也更為靈活。同時在不同的法律體系下,不同種類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在評估版權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在資產評估學中,規范合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其從經驗型發展到成為科學型的一個重要標準。在版權商業價值評估中也只有運用到了資產評估中固定的程序、規范的方法也才能使得評估結果的公平性和精準度得到提高。目前我國評估規則還處在部門規章的層次,而進一步的《資產評估法》將在頒布實施后規范我國商業版權價值評估的可操作流程和程序。目前來看在我國的評估規則中《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對版權評估最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指導意見,在此意見中關于所稱著作權資產不僅有明確的定義和范圍,即是指權利人所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并且預期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著作權的財產權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利的財產權益。在著作權資產在版權商業評估的規則和方法上均有明確的規定。依次應避免因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結果出現的差異過大而統一評估方法,減弱版權商業價值的評估難度,促進評估的公正性和統一性,并在意見的指導性原則下,討論網絡文學版權的價值評估的獨特性則非常有必要,特別要注意網絡小說版權商業評估和法律影響因素的結合。
版權的價值由版權的效用決定,而不是由勞動、生產費用決定,一部網絡文學作品越多付費閱讀,就有越多的效用,同時也跟隨讀者主觀評價而轉移,越能滿人們的需求,這部作品的價值就越大。但是由于人們愛好和需求是不斷變動的,因此在對網絡文學進行價值評估時,對于相關的版權的商業價值預期是難以精準預計的。從這一方面來說,版權只具有相對價值,并不具有固定價值,在進行價值評估時,只有在特定的時空背景和市場環境下根據特定主體的需求和效用,才能評估出一個相對的版權價值。在理解作品與市場,結合需求進行網絡小說價值評估方面,可參考《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并結合市場實踐實際,考慮網絡文學價值評估時應考慮的作品本身、法律因素及具體的價值影響因素三大方面。
版權評估是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對于網絡小說的版權價值評估,難點就是在于知識資本的無形,同時由于著作權權利的復雜性和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著作權資產評估一直都是個難點。但隨著法律和認識的不斷完善和深入,在評估網絡小說的版權價值時,其自身的獨特性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對于網絡小說而言,其作品的新穎性和讀者群的廣泛程度對版權價值有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眾多的網絡小說中,如何贏取讀者群的喜愛,登上各大原創網絡小說平臺的榜單,是網絡小說在受眾影響力方面最直接的體現。
在法律因素方面,我國著作權中圖書版權中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通常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則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所有的著作財產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于該作品首次發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后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法律將不再保護。但在網絡小說中,由于其更新的速度較快并且在題材新穎方面更為重視,許多小說在尚未完成還在連載之時,就有可能已經把版權提前出讓。因此通常網絡小說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相比較而言都比較長,很少存在因接近版權保護期而使得版權價值降低的狀況。同時對于尚在連載的小說,在評估其版權價值方面更多的是考慮作者的影響力問題,作者的知名度在現在每天更新的網絡小說的大海里,對于投資者而言就是指路明燈。知名作者的號召力巨大,通常在新文剛剛更新之時就有固定的讀者群體,并且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保障度,因此我們在評估同類型的網絡小說價值時,其從市場上來看就具有優勢。因網絡文學的寫作和發表的門檻比較低,在小說創作方面模仿和抄襲現象較為嚴重,故從網絡上的小說檢索可看網絡小說的同質化是比較高的。為此網絡小說版權價值評估方面就有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即作品的原創獨特性及是否具有較強的可替代性。網絡小說產業屬于文化創意產業范疇,版權評估在寫作的創意方面占據有重要地位,從《鬼吹燈》系列的盜墓小說到《微微一笑很傾城》的網游愛情小說都因其題材內容的新穎和創意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由此,缺乏獨創性的作品因無創新,不包含作者自身的勞動成果,所以是不可能獲得版權保護并且具有價值,從而進入市場進行版權商業上的價值評估的。
最后,在具體的價值影響方面,網絡小說的版權價值評估需要考慮兩點。一是作品的影響力。網絡小說的直接體現即各大原創網絡小說平臺的榜單排行,一般而言排行越高則其受眾群體越大,影響力越高。由于網絡的虛幻性,進行版權價值評估時要更為慎重,要考慮到網絡文學網站存在刷票、刷榜的造假行為,故要明辨數據真假。二是作品的改編可行性。相比于其他文化創意產品,網絡小說的增值能力較強,其可以提供原創內容,更容易創造精品IP,形成網絡小說價值鏈。這方面的最佳體現是網絡小說的改編的可能性較大,其對影視、動漫、游戲等產品適應性好,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因其故事內容是愛情與網游元素齊飛,因此在游戲改編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先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還有游戲,且各種周邊產品層出不窮,成為一個大熱的網絡小說IP。因此從版權價值評估方面考慮,一部網絡小說的題材內容富有創新性且故事內容優秀,更容易通過改編構建一條網絡小說價值鏈,從其版權延伸至影視、游戲、動漫、有聲讀物、話劇和戲劇以及廣播劇等產業,形成合理并且擁有多元贏利模式的大IP。這種能夠禁得起深挖的網絡小說,在版權價值評估上的價值是巨大的。
之于網絡小說價值評估,在運用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以及收益現值法等方法時要注意把握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同時在方法的選擇上更要考慮以上提出的注意要素,把握網絡小說的獨特價值,靈活性而有針對性地選用評估方法,盡量在符合市場原則的情況下,公平公正地評估出相對精準的網絡小說的商業版權價值。
[1]宋秀坤.論版權商業價值的評估[D].復旦大學,2011.
[2]方維.中國文學網站網絡小說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
[3]袁煌,侯瀚宇.版權價值評估對象及其價值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資產評估,2011(8).
[4]李洪亮,阮建強.中國版權價值評估現狀淺析[J].社科縱橫,2009(12).
[5]李日新.版權作品的價值評估與案例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
[6]宋培義,曹樹花,孫江華.數字媒體內容資產的版權定價方法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10).
[7]宋戈.我國版權價值評估制度的建構[J].改革與開放,2015(1).
[8]范曉波.論知識產權價值評估[J].理論探索,2006(5).
[9]牛倩.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10]王翊民.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研究[D].蘇州大學,2010.
[11]張鵬.知識產權出資價值評估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