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奧
電視新聞的畫面語言,通常指的是在單一電視新聞報道中出現的畫面信息。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表達體系之一,畫面語言在新聞信息傳播中可以從視覺上還原新聞事件,讓觀眾獲得對新聞事件最直觀的感受,構成對新聞事實的認同。電視新聞“聲畫結合、視聽兼備”的雙通道傳播模式,決定了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生產中,既要做好新聞采寫工作,確保新聞信息的準確、簡練,又要做好畫面拍攝和畫面編輯工作,滿足觀眾對新聞現場的直觀感知需求。因此,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畫面拍攝和編輯能力是其必備的基本功。
電視新聞工作者只有充分尊重電視畫面拍攝和畫面編輯的客觀規律,合理運用拍攝技巧,捕捉到主題突出、信息量大的鏡頭,再加上流暢、真實的畫面語言表達,才能切實提高電視新聞畫面語言的質量,讓新聞事實呈現更加真實、深入人心。
記者進入新聞現場后,要善于觀察新聞事件的全局和細節。電視新聞記者要做的是通過鏡頭眼睛將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行紀錄。記者要從全局著眼迅速做好新聞立意站位,讓新聞事件發展進程牢牢鎖定在鏡頭之中。同時,又要從細節著手,捕捉到一些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為新聞報道采集鮮活的細節素材。
要選準拍攝角度,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知新聞現場。在新聞報道當中,拍攝角度分為縱向上的俯視、仰視和平視視角,在一些比較宏大的場景中,記者常常會站在一個制高點做俯拍大全景或者運用俯拍搖鏡頭,對整個新聞現場做環境交代。隨著當今便攜式航拍器在新聞報道中的廣泛應用,俯視視角越來越多的成為記者帶領觀眾進入新聞現場的常用角度,這給觀眾感知新聞事件發生的整體環境帶來了極大地便利;而在拍攝一些高大建筑、建設工地時適當加入一些仰拍鏡頭,也會給新聞畫面增加豐富性。除了縱向上的俯視、平視、仰視外,橫向上的正面、側面、背面等拍攝角度也是需要記者精心考量選取的,綜合運用好這些拍攝角度不僅可以較好地表達新聞主題,還能夠掩飾一些拍攝對象身上的瑕疵。比如說,在近距離采訪一位左側面部有缺陷的采訪對象時,我們的機位可以放在右側面,這樣就可以遮擋住被采訪者面部瑕疵,給被采訪者一個美觀舒適的畫面呈現。
要運用攝像技術和輔助手段,確保畫面拍攝質量。這其中包括像鏡頭光圈運用、便攜式采訪燈,三腳架等輔助工具的運用等。新聞拍攝有別于演播室拍攝,新聞事件發生場景涉及白天黑夜,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場景不固定、拍攝條件各不相同,因此相對于演播室拍攝而言,新聞拍攝對于畫面的質量要求并不嚴格。有人說,新聞拍攝只要真實地紀錄下新聞事件發生現場,畫面晃動、光線不充足、色彩出現偏差都屬于正常范圍,更能凸顯新聞的現場感。筆者以為,新聞拍攝要根據不同的新聞現場,選擇好不同的拍攝手法和輔助工具,盡量保證畫面質量。比如,在一些場景相對固定,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可以使用三腳架進行輔助拍攝。在光線較弱的室內則可以加大光圈、開啟柔光燈,使拍攝的畫面盡量能夠清晰。
要具備畫面編輯意識,讓畫面拍攝更有章法。在新聞現場,記者從開機第一個畫面就開啟了一種組合式畫面編輯狀態。一個具備良好畫面編輯意識的記者在拍攝中,每次開關機拍攝的畫面,都是按照畫面語言規律有序組合排列,構成一個畫面語言敘事段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紀錄者隨意拍攝。記者在拍攝階段完成機內剪輯,可以為后期畫面編輯節省大量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視新聞的剪輯過程,既是一個去粗取精的畫面挑選過程,又是一個提升凝練主題的升華過程,它是提高節目質量的重要一步,也是完成新聞作品布局、突出思想內涵、提升藝術表現力的關鍵環節。記者在畫面編輯中要掌握畫面語言規律,合理運用特技特效,最大限度地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
掌握畫面編輯規律,讓語言表達更加流暢。畫面編輯的規律主要是指畫面之間的組接規律,以及畫面的節奏規律。比如動態鏡頭接動態鏡頭,靜態鏡頭接靜態鏡頭;剪輯時不能越過軸線,要保持人物關系、人物運動方向的一致性。又比如不同景別的畫面長短有所區別,鏡頭過長讓人感受到拖沓乏味,鏡頭太短又容易讓人看不清畫面,所以不論是固定鏡頭,還是運動鏡頭,都應恰到好處地掌握鏡頭長度。一般來說,由遠景到特寫畫面長度是遞減的。
合理運用特技特效,提升畫面語言表達藝術性。電視新聞畫面特效制作是指借助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利用數字處理技術,實現新聞畫面特殊視覺效果的過程,這其中包括畫面之間組接特技特效和畫面內部特效制作。在電視新聞中,比較常用的畫面特技特效有疊畫、靜幀,亮度調節、色度調節、白平衡調節,畫面壓縮、畫面擴大、馬賽克效果,以及動畫圖表等。這些特技特效中有的對畫面起到修補作用,像亮度、色度、白平衡主要對前期畫面拍攝中曝光不足或過高,偏色等進行修復,疊畫用于消除兩個主體相同、景別相近的畫面組接產生的畫面跳躍,達到畫面銜接連貫、流暢的目的,在電視新聞采訪當中經常用到;也有的特技特效是起到遮擋作用,像馬賽克效果就是為了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或者是出于對社會效果的考慮,規避一些新聞中可能涉及的庸俗、低俗、媚俗的內容。合理地運用特技特效給電視新聞報道增添了更多的可視性,也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
電視畫面語言是電視新聞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反映、表現、揭示新聞事件的任務。對記者而言,在運用電視畫面語言反映新聞事實的時候,既要在前期拍攝過程中拍的詳細些、豐富些,積累豐富的素材,又要在后期編輯過程中,加入更多可視性元素,讓新聞事實的來龍去脈通過畫面語言能夠表達清楚、流暢,賦予畫面語言更多的表現力和傳播力,切實提升電視新聞節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