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燕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關于未來,有人說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國際社會對美國新政府的疑慮已經成為當下世界最大的不確定性。今年德國和法國還有韓國的大選是否會有美國大選式的戲劇性、對立性和詭異性實屬未知,其中涉及的問題和可能引發的后果,有可能堪比美國。
即便“伊斯蘭國”作為組織很可能在多方合力打擊下受到重創,但其精神或信念則不會隨之敗落。世界史無前例的高債務水平,二戰后無出其右地持續低緩復蘇,主要經濟體前所未有的狹小政策空間,使得無人敢于斷言2017年全球或某個地區不會爆發金融危機或出現經濟衰退。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有些東西還是確定的或確定性程度較高的。除了上面談及的各種觀察外,還有如下四點更具一般性的趨勢。
首先,盡管我們無法排除爆發地區或局部戰爭的可能,但主要大國之間的爆發全面沖突是不可想象的,它們之間相互尊重共謀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宿命。
其次,以世界各國間相互依存度提升為標識的全球化進程將繼續,不過全球化之路已經過了寬闊平坦、兩旁長滿鮮花綠樹的路段,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掣肘。
再次,大國之間力量對比的演化將繼續,工業化國家的相對實力下降,新興國家力量則上升,其影響會以不同的方式在各種國際和全球事務上反映出來。
最后,發展中國家以工業化國家為榜樣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將繼續前行,并將長期面臨巨大的生態與環境壓力,踐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看來是唯一可行且有效的現代化路徑。(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