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從小學開始,語文學習一直是各個學科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科目,學習拼音,學習如何使用成語,同時,學生開始簡單地接觸到了一些應用文的閱讀,更加深層次地學習語文,但是很多同學認為語文很簡單,對語文的重視程度較低,他們認為相對于其他學科,語文是一門比較容易的學科,所以并沒有那么在意,但是他們忽略的一點是,語文在高考的比重會越來越重,教育部將逐漸重視語文在高考中的比例,所以,如何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成為教育工作者熱議的一個話題。
關鍵詞:新課改制度;小學語文;閱讀理解
在小學這一階段中,教師所做的事就是應該在學習上多多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思考,成績并不是關鍵,在這一階段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遇到問題之后應該如何思考,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學會通過身邊的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理科和生活聯系得很緊密,但是我想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也不亞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比如閱讀理解就需要一些生活中的實例,那些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就需要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來使學生有一個更好地理解。所以,教師想要將語文這一學科教好,就需要做一些功課,學著如何將教學過程深入到實踐中。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的閱讀理解變得活躍起來
現在的教師一般都配備了多媒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合理地利用這些技術,在備課的時候,多多插入一些教學視頻,盡量避免那些生硬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那種情況。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制作PPT,將所講的知識用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講課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多多參與到自己的講課中,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將課文中的故事排練成一些情景劇之類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對課文知識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還可以讓學生覺得語文課堂并不是之前想象的那種死氣沉沉,每天除了讀讀,就是寫寫,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也有自己的魅力之處。之前有一位語文教師,在上課之前,他會安排班上的同學上臺講五分鐘的小故事,什么類型的都可以,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班級的每位同學的語文成績都很高,他們學會如何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之中,使學生對語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二、在課堂上講解閱讀教學的時候多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會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都十分活躍,思維方式和教師的有點不同,學生喜歡稀奇古怪的事物,不喜歡中規中矩,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癥下藥。在講課的時候,多多舉一些例子,讓學生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學習,這樣,學生會記得很牢固。比如,在學習近反義詞的時候,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應該通過一個語境,讓學生自己說出那個詞的近反義詞。比如,在學習“喜歡”這個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問問學生的一些愛好,讓老師知道學生所喜歡的和討厭的東西,然后開始造句。“我喜歡看電視。”“我討厭看書。”教會學生用這種方法來記憶詞語的近反義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增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喜愛程度。而且,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還可以使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感受到學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為學生傳授一些應試技巧,因為大多數的閱讀理解都是由技巧的
同時要讓他們覺得語文很重要。因為很多學生對語文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這是一件讓教師十分頭疼和很難解決的事情。作為學生,就像要用最短的時間那最好的成績,但是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就針對閱讀理解來說,在講題中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答題的技巧和一些應試方法,學生聽到這些后會很愿意聽語文課,就像是撿了便宜一樣,心里很是開心。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類似的問題歸類,在為學生講解之前,先聽聽學生的答案,在他們思考之后對他們的答案做出點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讓他們對此類問題有很深的印象,讓學生清楚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之后他們要如何解決和回答。比如,在學習古詩詞閱讀理解鑒賞時,教師可以把抒情的、壯志的、思鄉的分別歸類,讓學生進行一些練習,在學生完成后讓他們自己尋找這些相似之處,在積極討論之后讓教師可以加以總結,告訴學生一個“模板”,讓學生以后面對此類問題時就按照這樣的方式方法進行作答。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更加活躍,形式更加豐富,因此對于老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方法的積累和探索,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黃佐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5).
[2]林瑞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