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玫
摘 要:如今,隨著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索與研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措施,用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大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現語文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學習思維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整合,可以使機械枯燥、無趣乏味的教學課堂變得形象生動、精彩四溢,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進而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筆者就從自身教學實際經驗出發,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進行詳細、具體的描述。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直觀形象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自然美景的篇章,而傳統的語言講解和描述式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文中所描述自然景色的優美和神奇,學生也就無法產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不能準確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現代信息技術,將音樂、圖片、視頻、文字等集中為一體,利用它,可以將教材中所描述的自然美景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像并舉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真正置身于遼闊草原、波濤大海、高山流水中,而且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都由此受到強烈刺激,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到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境中。
例如,在講授《草原》這篇課文時,在導入環節,我播放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頻和草原美景圖片,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觀看大草原綺麗的風光,遼闊無邊的大草原,處處都可以看見千百成群肥壯的羊群、馬群和牛群,牧人舉鞭歌唱……如此美景,立即吸引了學生眼球,學生不時發出了種種贊嘆。這樣,我通過利用圖像、音樂,給學生營造了直觀形象的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給了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入其境、愛其美”,在正式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會真正入情入境,并產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拓學生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大膽創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思維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思維的拓展,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途徑。而現代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現各種精彩生動、靈活有趣的畫面,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對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例如,以《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為例,在揭示詩題之后,我播放了廬山風景畫卷,同時配以詩句,以讓學生真正走進廬山,使學生身臨其境。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個字用得最好。從這個字你能想象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發揮想象。如此,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既讓學生深刻感受了這首古詩的意境之美,也讓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創新思維和形象思維都獲得了培養和發展。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容量,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只一味地給學生講解教材上的文本內容,且由于受時間因素的影響,很少涉及其他知識信息,這就致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和知識面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中,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信息搜索和資源存儲功能,將它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內容,從而使課堂教學容量得以豐富,實現課堂知識的寬泛性,從而填充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以《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為例,本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民居建筑的多姿多彩且富有創造性,除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我還利用多媒體PPT課件為學生呈現了我國其他地區的民居圖片和視頻資料,如北京四合院、陜北窯洞、重慶吊腳樓、西藏的碉房、內蒙古的蒙古包、上海石庫門等等。這樣,我就使學生對我國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有了詳細、具體的認識和了解,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容量,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通過對我國建筑藝術的了解,也產生了對祖國民族特色建筑的熱愛和贊嘆之情。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設計核心是立足于人的發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師要積極探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整合的途徑和策略,使機械枯燥、無趣乏味的教學課堂變得形象生動、精彩四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玉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2]邢玉霞.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插上翅膀[N].淄博日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