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艷
摘 要:怎樣讓剛入校門的孩子們慢慢成長為優秀的小學生呢?怎樣讓這些小學生在課堂內容的學習中受到真正的知識情感、道德行為方面的良好教育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教學設計多趨向童趣,對孩子們快速入門,更好的學習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一年級;童趣教學;課堂
低年級的孩子愛動、愛表演、愛畫畫。所以,根據課堂適當的內容,多讓孩子們參與到課文的學習中,設計童趣課堂學習效果倍增。例如,《春雨色彩》一課,讓學生說說四季不同的季節特點導入,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學生齊聲回答:春季。師:那么,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你們最喜歡哪一個季節?學生有的說喜歡夏天,夏天可以去河邊玩;有的說喜歡冬天,冬天天空下起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師:老師最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的色彩最美麗,春天萬物生長,是最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季節。聽,小動物們也在夸春天呢!這時,學生被這形象的比喻吸引,再學習課文內容,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設計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學生參與的勁頭更足了。向學生提問:你都聽到小燕子、小麻雀和小黃鶯都是怎么說春雨的色彩的嗎?小朋友們說:小燕子說是綠色的,因為樹葉綠了;小麻雀說是紅色的,因為杜鵑花開了紅色的花;小黃鶯說是黃色的,因為蒲公英花開了。再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春天里還有哪些色彩?讓學生拿起畫筆畫彩色的春天,并將他們的作品展覽。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圖畫講講畫中的內容,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再找出一些與春天有關的歌曲《小雨沙沙》《小燕子》讓學生聆聽,多方面感知春天。從歌曲內容中知道,種子是在春雨的滋潤下發芽,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農民伯伯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糧食。3月12日是植樹節,春天是植物成長的最佳時節。給學生講小燕子為什么春天飛回來,簡單了解候鳥的遷徙生活習性。而在學習《柳樹醒了》時,則設計各種角色扮演完成課文的學習。比如,教師讀課文,學生根據教師的內容,做動作表演小柳樹醒了(生表演揉眼睛、伸懶腰)、小柳枝軟了(表演雙手左右搖擺)、柳梢綠了(表演手張開晃動)、柳絮飛了(表演飛翔動作)。再給學生分派角色扮演表演,選出扮演春雷、春雨、春風、春燕、柳樹的學生,按角色再去練讀。學生分成小組扮演朗讀,很快便能將課文背誦下來。這時,引導學生講講春天里自己走到大自然親身體驗春天的經歷,談談自己的發現和觀察。學生說起:和爸爸媽媽去戶外山林里野餐烤肉,小河水十分清澈,小草、小樹的枝葉很小很嫩。還有的說起去桃花島觀光,看到大片的粉紅色桃花,香氣撲鼻。有的說在廣場上看到一片粉色的花海,像地毯一樣軟軟的。有的說去農民伯伯的梨樹園,看到許多潔白的梨花漫山遍野,微風一吹花瓣輕輕飄落像花雨。這時,教師再教育學生這么美麗的環境能破壞嗎?我們能踐踏草地,折損樹枝隨便摘花嗎?整組課的設計,有讀、有演、有畫、有說,孩子們的參與面十分廣泛,從中受到的教育也深刻自然。
低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強,尤其住宿生的孩子們,不在父母的監護培養下,為了學習過早進入集體住宿生活,那么,班主任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對孩子多生活上的關心指導外,要多結合課本內容延伸到生活自理的教育和引導中去。如,學習《失物招領》一課,就是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課堂上先播放電子錄音“大大的郵包”,里面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說小猴和小熊是鄰居,但小熊總愛往樓下扔垃圾的故事。學生聽得很起勁,也聽懂了故事內容,這時,開始學習課文,說說失物招領里的失物是什么,分析一下書中學生的做法是否正確。共同分析出:他們亂丟垃圾的行為是錯誤的,但通過認領張爺爺撿回的物品時臉紅了,說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這種認識到錯誤的做法是正確的。讓學生說說文章的內容,說說自己受到什么啟發?平時自己有沒有亂扔垃圾的時候?學生都表示知道不能亂扔垃圾、保護環境是大家的事情。口語交際“我們身邊的垃圾”時,讓學生想想垃圾都是怎樣來的?我們學校的衛生什么時候最不好?學生說:有的學生把一些廢舊的塑料袋整理完衣服扔在地上不管,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買零食吃,包裝袋隨手亂扔。教師總結說:同學們認識和分析得很對,那么你想怎樣改變這種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呢?大家住在學校,寢室就像你的家,寢室衛生一定要搞好,想想自己平時在寢室是不是有好的衛生習慣呢?經過這樣的教育,家長們也都反饋說孩子懂事了,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孩子的心靈是純凈的,而且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向陽的,設計學生喜愛參與的教學課堂,設計多讓學生受益的教學課堂。注重課堂的教育性、知識性、互動性,一年級的孩子們在學習中成長得才會更快。
參考文獻:
[1]石紫虹.創設情境 打造童趣課堂[J].現代教學,2010(6).
[2]張玲巍.童趣課堂:“活”一點,“樂”一點[J].新課程(綜合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