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榮
摘 要:新世紀的中國,教育的發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語文作為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受到重視,同時,學好小學語文也對學好其他學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各式各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漸漸出現在課堂上,情境教學法更是應用廣泛,它適應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針對情境教學展開研究,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積極影響
小學生是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對新鮮的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這就需要老師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多方位思維,從而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接下來我就對情境教學法的積極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與實踐。
一、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他們的興趣往往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他們一旦有了興趣,就會有了學習的動機,就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故事、游戲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讓他們轉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學習觀念,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把前后知識內容的聯系性作為前提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在創設情境中要注意的是,老師必須要選擇學生樂意接受并且喜聞樂見的情境,因此,創設情境一般采用的是生活化的方式。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同時要讓他們與外國侵略者毀壞圓明園文物,肆意踐踏國家財產的罪惡行為作對比,讓他們牢記國恥,心中始終充滿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情境教學能夠使師生間關系更和睦
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地從老師那兒汲取知識,老師問什么,學生答什么,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很少,學生在課堂上喪失了主體地位。在新課改下,課堂上提倡探究性的自主學習模式,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以活動和問題為主。在這個模式中,老師要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然后通過他們自己的討論來分析問題,最后一起去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要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老師構建一個和諧、豐富的課堂環境,以學生的思維方式來教學,與學生在情境中互換角色,這樣不僅拉近了彼此間的心理距離,而且還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
例如,在“迷人的張家界”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講解這節課,自己充當游客,讓學生去扮演導游來介紹張家界的美景,在學生的介紹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文中的主題思想和重點來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種親身實踐的過程,在提高他們口頭能力的同時還擺脫了“老師教,學習聽”這種窠臼,使課堂氛圍變得更豐富。
三、情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要做到這四點靈活運用、融為一體,還需要老師能下功夫去創設情境。從“聽”來說,學生借助情境,聽的內容越豐富,聽的范圍越大,他們所描繪的東西就會越多越廣泛。比如說,風聲、水聲等都是很難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能真切地去感受這些奇妙的聲音,再通過情境讓學生去描述他們所聽到的、所感受到的,這樣有助于培養他們“說”的能力。
例如,在“荷花”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組荷花圖,并搭配一些輕音樂,荷花的不同顏色讓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接下來讓他們對荷花進行描述,在看到美不勝收的圖片和聽到唯美的音樂中,學生就更能體會到作者的內心感受:“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在這一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為他們之后學習“讀、寫”做好鋪墊,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素材,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總而言之,通過情境的創設,小學語文課堂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僅有利于改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理念下,要主動學會運用多種情景教學方式,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會淡化自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創新,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因此,以后要注重提倡老師使用情景教學這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敏.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價值[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3(6).
[2]何文玲.情景教學讓學生學得更快樂[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二卷)[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