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忠+涂友發+毛廷珍
摘 要 我國人口數量龐大,水稻的高產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見,水稻高產關鍵的栽培技術措施非常重要。基于此,從水稻高產栽培中存在的問題、水稻育秧技術、大田栽培技術、創新發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四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提高水稻產量提供可以借鑒的資料。
關鍵詞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22
水稻種植有五大關鍵點:品種很重要、栽培要慎重、秧苗要健壯、水分要合理、施肥要科學。近年來,水稻栽培種植中面臨著很多問題,如頻繁的自然災害、土壤肥力下降、結構變差、稻田面積下降和水資源短缺等,嚴重威脅著水稻的產量,因此應加大力度研究水稻高產關鍵栽培技術措施,以應對各種不利的因素,提高水稻產量。
1 水稻高產栽培中存在的問題
1.1 機械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水稻生產的機械化水平還比較低,水稻插秧作業量極大,而傳統的人工插秧常常會因時間緊、任務重而出現種植密度過稀的現象。利用插秧機移栽時,有些操作工人為提高速度而增加了栽插叢距,這樣一來也無法保證栽插的密度。相關調查顯示,機插秧使得密度過小的農戶約為72.5%,人工插秧使密度過小的農戶大約為76.6%。
1.2 土壤肥力下降、結構變差
土壤是種植水稻的基礎,只有確保了土壤的肥沃,才能保證水稻的健壯生長。但當前我國的稻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多年連續種植等原因使土壤肥力降低、結構變差、有機質含量降低、產生板結等,嚴重阻礙了水稻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在灌溉方式方面,很多農戶采用大水灌溉的方式,在生育后期卻過早地斷水。實際上,大水灌溉會提高紋枯病、稻瘟病的發生率,土壤肥料喪失,根系生長、分蘗發生受到抑制,過早地斷水會使得水稻的產量、結實率大大降低。
1.3 選苗、育苗不夠科學
在水稻的栽培過程中,水稻選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我國當前很多農戶對選苗比較盲目。有的農戶想要通過加大播種量來提高產量,卻導致秧苗個體的質量較差,抑制了水稻的后期生長,使分蘗降低、每穗的穎花數減少等,反而導致水稻產量下降[1]。
2 水稻育秧技術
2.1 確定播種期
水稻育秧技術中,首先需要確定水稻的播種期。如果播種時間過早,可能給水稻的后期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播種過晚,會導致水稻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形地勢,選擇最合時宜的時期播種。
2.2 播種日期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如果當地連續幾天的溫度都能夠穩定在12℃上下,那么此時就可以開展秧苗育秧活動。
2.3 種子處理
水稻在種植前,相關部門需要對種子進行一定的處理。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曬種、選種、消毒燈照射處理,另外,種子催芽需要掌握好水分、消毒處理。水稻出芽對水分要求較為嚴格,如果水分過多,很有可能導致水稻的幼芽質量較差,影響后期的水稻種植。種子處理過程中,需要嚴格進行一定的消毒工作,提高水稻的免疫力,使水稻能夠更好地成長。
2.4 育秧苗床
苗床的選擇原則為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較為肥沃,地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育秧,而土壤肥沃則有利于水稻種子能夠較快地成長。
2.5 田間管理
2.5.1 防止爛種
一般情況下爛種主要是由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第一,催芽時溫度過高,使種子失去發芽力;第二,浸種時換水不勤,種子中毒;第三,種子質量問題,種子成熟不良,貯藏過程中受潮發霉。防治方法主要有:第一,把好浸種、催芽溫度關;第二,把好種子質量關;第三,做好種子貯藏工作。
2.5.2 防止死苗
導致死苗的原因有病菌侵害引起的黃枯死苗和溫差過大引起的青枯死苗。防治方法:第一,培育健壯苗,適時移栽,濕潤灌溉;第二,做好藥劑防治工作;第三,應保溫育秧,防止高溫或溫差過大死苗。
2.6 對苗床的管理
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苗床的管理,提高苗床的適應性,為實現水稻種植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苗床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工作人員需要控制好溫度問題。苗床需要覆蓋一定的地膜,膜內的溫度一般要低于35℃,該溫度能夠確保水稻種子更好地生長。第二,對水稻的施肥。苗床在栽培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控制好溫度問題,還應重視對水稻的施肥工作,讓水稻能夠更加快速地成長。施肥的材料一般選用清水糞和尿素等。第三,對苗床進行化控的施工工作,苗床里的水稻種子在長到一定高度時,需要進行移栽。這些水稻秧苗已到大田進行種植,進而實現水稻育秧工作的完成。第四,相關部門需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水稻易遭受到病蟲侵害從而影響了水稻的生長,不利于水稻種植業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水稻的免疫力,促進其成長。
3 栽培技術
3.1 合適的栽培
水稻在移至大田栽培時,需要選取合適的時期拋栽。一般情況下,拋栽的葉齡在4~5個葉子。如果發現大部分水稻秧苗達到此種要求,便可以進行拋栽。
3.2 密植栽培
種植人員需要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栽培密度,實現栽培技術的發展。
3.3 農肥的施用
施肥的過程中,一般要選擇有機肥。此外,要增加穗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同時,種植人員還應該補施粒肥,防止水稻早衰。
3.4 淺水灌溉
種植人員需要做好排水溝工作,加大對水分的管理,提高土溫,改善水稻生長的土壤環境,提高根系活力[2]。
4 創新發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4.1 科學選種
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生產條件和各品種的生育期,科學地搭配套作水稻。如果稻田面積較大,農戶應根據高產抗逆原則選種搭配,最好不用種植單一品種,以提高其抗病能力。根據農戶需求研究栽培技術,以確保配套的良好,也使得水稻品種更加滿足當地水稻農戶。
4.2 機械化、規模化生產
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主要是為解決施肥施藥、雜交稻制種、育插秧等環節的作業。比如在移栽水稻前10d,將稻田翻耕,以便土壤中的雜草腐爛熟化;移栽時,通過二次旋耕,使得麥秸稈還田,稻田中秸稈覆蓋率超過85%。
4.3 肥水科學高效管理
在栽培水稻過程中,可以用淺水灌溉代替大水灌溉,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灌溉稻干濕交替水分管理技術能夠顯著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該技術在我國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確保灌溉質量的基礎上,應當加大稻田需肥規律的研究力度,施用農家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氮肥,提高氮肥效率,改善稻田結構[3]。
5 結語
雖然我國的水稻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在高產栽培技術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筆者根據經驗,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資料,進而提高水稻產量。
參考文獻
[1]倪曉梅.水稻高產關鍵栽培技術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6):27.
[2]黃偉任.水稻高產創建栽培管理技術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3(7):88.
[3]王衛疆,王學軍.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3(10):83-8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