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席 王娟
摘 要:只有教師課前先自己嘗試實驗過程,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避免有可能出現的實驗誤差。學生在安靜的氛圍下有利于歸納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得出自己經過充分思考的結論。
關鍵詞:觀察;實驗探究;合作;指導
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冷熱與溫度》中熱水溫度的連續變化實驗。我首先給學生講解測量溫度的方法及溫度計的使用。學生開始實驗,有的小組分工明確,操作、觀察、計時、記錄各司其職。而有的小組則表現過度興奮,溫度計一會兒上,一會兒下,甚至還不停變換著方位觀察溫度計的指數。操作的孩子稍有不當或疏忽,其他孩子就立刻大聲指責,甚至跑上前爭奪器材取而代之。整個課堂的氣氛格外“熱鬧”。
匯報開始了,問題也出現了。大部分小組測量水溫下降結果都是沒有規則的,降溫速度忽快忽慢,還有的小組測得結果是勻速下降的。我著急了,拿過各組實驗數據一看,也的確如孩子們所說。這可如何是好?從科學的實驗結果看,熱水降溫的速度在沒有外因影響的情況下一定是先快后慢的,實驗結果出不來,結論就無法得出。最后我只得強加結論給學生:“其實,熱水溫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剛才同學們的實驗結果不準確,可能是因為我們在操作上有問題,或者在溫度計讀數時不夠準確,大家課下可以繼續研究。”好歹算是給孩子們一個正確的認知。可有的孩子對教師的“一言堂”好像還有點不服氣,總盯著水和溫度計看個不停,膽大點的孩子還拿起溫度計仿佛想再研究一會兒。
本節實驗課失敗了。細細想來,科學課的實驗很多時候會出現實驗數據不準確,最后導致教師尷尬收場。學生探究過程有了,卻難以在探究實驗中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結論往往還是以教師告知的方式獲得。仔細分析,我發現了一些我們實驗課設計和指導方面的一些共性問題,產生了以下幾點想法:
一、教師應課前做實驗,改進實驗材料,提供學生最易成功實驗的先決條件
只有教師課前先自己嘗試實驗過程,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避免有可能出現的實驗誤差。以上水溫下降實驗,如果教師在課前自己先把課上實驗完整操作幾次就會發現,無論以1分鐘還是2分鐘為一個時間段,下降速度的區別都是非常小的,如果稍不注意很可能繪制出的曲線圖也是一條均勻下降的直線,那孩子實驗當中出現的問題就在意料之中了。其實熱水的起始溫度不同,所畫曲線的下降速度也是不一樣的,經過多次實驗發現,當起始水溫在90℃時,它下降10分鐘所畫出的曲線是最明顯的。而使用玻璃器皿的效果要優于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它導熱性能更好,更利于熱量的散發。如果教師課前掌握這些資料,對提供熱水的水溫和水杯加以特別關注,實驗成功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其他實驗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在課前教師應先嘗試實驗,通過改進實驗材料,發現問題,以便在實驗前對學生更好地指導。
二、創造一個安靜的實驗探究環境,更利于學生思考
現在的實驗課,有的教師覺得學生實驗就應該熱熱鬧鬧,這樣既可以表現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也能反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往往不太注意指導學生實驗中交流。事實上無論是科學家的真正研究還是我們普通人的工作,環境嘈雜會造成實驗者心緒不寧,很難有條理地進行實驗活動,更談不上在實驗中思考。在這個案例中,有的小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強,有恰當的實驗分工,這樣學生能靜心觀察實驗結果,能夠更好地在實驗中貫徹教師的實驗指導,成功率自然會有提高。
三、課前必要到位的指導是實驗成功的保證
有些老師有這樣的觀點:孩子親身的探究應該相對獨立,教學之前不應有過多的指導,讓孩子在實驗摸索甚至失敗經驗中,能吸取經驗,也是提高能力的一種方式。而我個人認為則不然,就本課中學生對溫度計的使用還不太熟悉,這就需要必要的提醒。而有的實驗就更具有代表性了,在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秒表如何使用”“擺線如何拉直”“要輕輕松手讓它自由擺動”“一次完整的擺如何計算”等細節問題都能直接影響實驗結果,如果對學生沒有事先的指導和提醒,顯然學生的探究就會亂作一團,沒有實驗的價值了。
一次學生實驗的成功,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實驗材料選擇使用、實驗環境營造、實驗要點提醒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最適合實驗探究的條件,并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更加詳盡的考慮和準備,才能從容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實驗問題,使學生充分享受到課堂實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陳東勤.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指導[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12.
[2]崔鴻.新理念科學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1.
[3]劉甲平.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陳席(1981—),男,漢族,山東泰安人,本科,職稱: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生科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