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 要:運算是數學中的基礎內容,也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很多人都認為運算十分簡單,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便會發現,小學生在運算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運算失誤。然而,大部分學生都將出現計算錯誤的原因歸為粗心、馬虎,殊不知,這其實是他們數學運算能力較弱造成的。對于如何開展有效的小學運算教學展開了多年的教學研究,以此為基礎,從培養小學生對運算的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三個方面,討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運算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培養興趣;習慣;訓練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掌握數學運算能力為:“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下面,筆者就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運算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培養小學生對運算的學習興趣
很多小學生在提到數學運算的時候都感到十分頭疼。他們認為,數學是十分枯燥、抽象的學科,數學運算更是無趣、乏味的。這就使得他們總是對數學運算提不起興趣。為了改變這種低迷的數學運算教學現狀,教師必須要激發小學生對數學運算的學習興趣,使其在運算中感到快樂,從而主動、自愿開展運算學習。小學生喜好故事、游戲等有趣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他們這一心理開展與運算有關的游戲活動,或者為學生講述與運算有關的故事,使其在玩樂中學到運算知識。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我為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秋天,果實都成熟了,于是,小猴子開心地去摘水果。在蘋果園中,小猴子摘了5個蘋果。走著走著,小猴子看到了橘子園,就準備再去摘點橘子,可是它沒辦法把所有的蘋果與橘子都帶走。于是,它給了小兔子2個蘋果,然后又跟小兔子一起摘橘子。小猴子摘了2個橘子,小兔子摘了3個橘子,然后,他們很開心地回家了。同學們知不知道,小兔子與小猴子各有多少個水果啊?它們誰的蘋果多,誰的橘子多呢?”在這個故事充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最后提出的問題也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于是,學生都十分認真地學習本課運算知識。在學生學習之后,我會以此故事為背景,改變小兔子與小猴子摘的蘋果與橘子的數量,以此來訓練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培養他們良好的運算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能夠幫助小學生減少運算錯誤率,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運算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教師要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再者,學生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避免因為字跡潦草等問題扣分。最后,學生要認真對待草稿紙,養成驗算的習慣。在草稿紙上進行運算的時候,學生也要像對待考卷一樣,認真書寫,這可以幫助學生在驗算的時候查看計算步驟,只要確保計算無誤,便可確定答案。在學生所交上來的運算作業中,我除了關注他們的運算正確率之外,還關注了他們的書寫是否整齊,字跡是否清楚。如果學生的字跡十分潦草,寫出來的數字難以辨認,我便會扣除學生的卷面分。對于一些字跡清晰、正確率高的學生,我會為他們頒發小紅花。另外,我還經常收集學生的草稿紙,了解他們是否認真對待草稿演算過程。
三、開展針對性的運算訓練
雖然我們不提倡用“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但是練習依然是提高他們運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教師在開展運算訓練時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運算能力,使其能夠取長補短。開展針對性的運算訓練,能夠使小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并通過練習提高自己的運算能力,感受進步所帶來的喜悅,從而對數學運算更有興趣。針對本班混合運算、除法計算等運算法則運用不夠熟練的學生,我會為他們專門設計一些運算題,著重鍛煉他們相關方面的運算技能。對于一些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我也會加大練習強度,促進他們快速提高自身的運算能力。
總之,運算能力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興趣,利用游戲、故事等趣味性的活動開展運算教學與訓練,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運算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避免學生因為粗心、大意等問題降低自己的運算水平;教師要開展針對性的運算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燕.論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2).
[2]張培忠,趙秀榮.如何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J].中小學電教(下),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