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現代多媒體技術擁有強大的表現力、交互性,其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巧妙運用把道德行為、知識結構與兒童生活、情感體驗融合為一體,化成聲形并茂的生動畫面展現在孩子面前,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興趣,促進學生確定自我發展目標,為形成良好的品質及學習習慣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一、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
使用多媒體的課堂是多彩的課堂。現代教育技術將知識內容以生動的畫面和震撼的音效呈現給學生,這對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和陶冶學生情操等諸多方面都有著積極意義。
案例一:講授《為了祖國的振興》中“輝煌成就”一篇時,多媒體強大的表現和交互性反映出祖國的建設成就、家鄉的發展變化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學生對輝煌成就的了解不是很全面,體會不到輝煌成就的內涵。多媒體的參與,從新舊對比和涉及面廣出發,帶來了很好的效果。
(1)主界面是充滿蓬勃生機的旭日東升,象征著祖國的發展建設飛速猛進所煥發出的活力。(2)在導入部分,先出示家鄉的“舊貌”圖,再出示家鄉的“新顏”圖,兩組對比,表現效果尤為突出。(3)祖國科技事業、教育衛生、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水平、體育等領域圖片的交替呈現,整個界面顯得生動、活潑,突出了本課的重點。(4)在學生自學內容后,再一次展現祖國各領域的偉大成就。圖片上既有不同領域的發展變化,又有領軍人物介紹。在學生深刻感受體會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多媒體的運用既有針對性又讓人一目了然,20年來的巨大發展變化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感情。圖景的展示比教師語言的描繪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案例二:教授《珍惜勞動成果》一課,要想讓這些從沒有饑餓體驗的孩子們擁有“粒粒皆辛苦”的感受,多媒體課件以觸目驚心的鏡頭讓孩子們體會節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鏡頭一:從學校食堂里推出一車又一車的剩菜剩飯,有的饅頭只吃幾口就被扔掉……
鏡頭二:校園中草稿紙的浪費。一張張草稿紙的堆積—演繹到一棵棵樹木的砍伐—演繹到水土的流失—演繹到洪水的泛濫……
鏡頭三:從刷牙、洗臉開著的水管到洗碗水不間斷地流,從洗車嘩嘩流淌的水到澆花澆樹肆意地浪費;從缺水時水管只能滴水,到莊稼地里干涸的土塊,最后到沒水時的人類危機。
沒有什么比學生親眼所見更能有感受、有體會了,再請學生來談感受,“勤儉節約、愛惜資源”的意識和概念自然而然就會從學生心里、嘴里迸發。
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引領孩子們看畫面、聽介紹、讀報道,他們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中提取信息、引發思考,培養了學生自我提取信息和生活感悟的能力。
二、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學快捷反饋,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它使教師在有限時間內及時獲取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料,有助于教師關注學生差異,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案例三:《不同的環境 多彩的生活》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理環境下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從而理解生活與環境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利用網絡搜尋展示東北平原、長江三角洲、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其他。學生自己在搜尋的過程中獲得了對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文化特征的認知。
接下來教師的主機調控功能起到了作用:一方面把學生收集的資料和探究的結果呈現演示;另一方面采用考核的方式,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選擇提交答案后,所有的學生機上立即出現一張統計表:答案選A的有15人,選B的有13人,選C的有10人。“哪位同學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紹給大家?”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成熟多媒體技術的介入,保證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大量、迅速地捕捉反饋信息,引導學生審視和反思自我,對于調控課堂、關注個性、實現有效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也得到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了自我教育的深入。
三、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小孩子有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能力,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動畫、圖像于一體,多彩的呈現方式把孩子們從課堂帶入熟悉的生活,又從生活引入夢想和創造中。這正是多媒體技術直接、立竿見影地引導孩子探究的學習方式。
案例四:《便捷的通信》一課中有“設計未來電話”一環節。課堂上,在學生充分交流、大膽創作后,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我講解創作的意圖和價值。實物投影以最真實的展現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平臺,這是對學生前一部分電話知識學習的概括、總結和提升。在孩子們設計出的造型美觀、功能齊全、方便實用的電話設計圖中,我們更得感謝多媒體技術把孩子的靈感和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予了學生暢想的空間。
多年來的理論和實踐證明,教學中巧妙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有力地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變革,推動教學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過程的進步,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閆冬來.多媒體技術讓課堂教學豐富多彩[J].考試周刊,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