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迎
時光荏苒,我陪伴孩子們學習成長已經六載有余,在這里就我短暫的英語教學生涯的感受,談幾點我認為對英語學習效果較好的方法,談一下自己的思索。
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實現對知識的最終運用
上課我喜歡用英語表達日常教學用語。但是發現同學們都很茫然。我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在面對一群小學生的時候是不可取的。他們平時學的英語,可能只是當成一種知識來學,甚至只是當成一門課程來學,并沒有語用起來。
有了這樣的學情分析,我便把英語的運用當成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于是我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式:先對大家進行引導,并輔以動作,讓他們接受我的授課方式,體會動作、語氣、情緒等內容,慢慢地他們就進入了英語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大多數同學已經能夠適應我的英語式交流。而且也會主動說幾句英語。
當然,要想讓孩子們主動地去說英語,前提是教師要創設一個合適的語用情景。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備課、積極鉆研教材和課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作用。比如,在教授Whats she like?詢問教師外貌性格特征的時候,新學期同學們會有新的老師,我就選擇了新老師的外貌性格如何描述來構建語用支架,呈現新老師的照片,很自然地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語用情景的創設,學生樂在其中,運學于用,真正將英語的學習變成了一種對知識的最終運用。這才是教學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插上翅膀
著名的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興趣才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小學生學英語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說話一樣,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不厭其煩地梳理,久而久之,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學,讓學生樂在其中地主動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了。在這方面我有這樣幾個小的方法。
1.可以多多利用小游戲
任何課程的游戲環節都是學生最喜歡參與的環節。讓他們在玩中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事半功倍。在這種游戲活動中,課堂氣氛活躍自是當然,學生的參與率也是100%,寓教于樂,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例如,猜謎、掃地雷、擊鼓傳花、bingo等游戲可以用在任何新詞匯練習的環節。拿my home新詞匯各個房間的名稱來舉例。猜謎游戲:教師做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動作,學生猜測房間。如做出讀書的動作(study)、做飯的動作(kitchen)、睡覺的動作(bedroom)、看電視的動作(living room)、洗澡的動作(bathroom)。掃地雷:課件頭腦風暴的方式呈現五個單詞、五個單詞的房間圖片、地雷等不同穿插的幻燈片,看到單詞或圖片,大聲讀出來;看到地雷,抱頭趴下并說boom!擊鼓傳花:教師負責擊鼓,學生“開火車”快速說出單詞,可以隨意說一個,也可以規定一個順序。Bingo游戲:呈現單個字母,學生組成房間名稱的某個單詞,組合成功就說bingo!
2.多利用外界的輔助事物
包括多媒體課件、合適的道具,哪怕是教師夸張的表情和動作等。我一直覺得英語是一門很美的語言,很有感染力,包括我在上課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情景就會不自覺地去夸張式表演,如果讓我教語文課,我真的沒有信心能做到這樣,但是英語就不同了。它的感染力足以讓我沉醉其中,也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望,這樣,學生不自覺地就會參與其中了。
3.利用好小組教學
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參與其中,使得他們每個人的價值都得到了體現,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去學。而且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大家取長補短查缺補漏,相互促進。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于小組教學,這個就需要教師分辨清楚。否則,可能會得不償失,不但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還不能使學生最終實現語言的運用。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全方位學習
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的說,就只一句話,就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是英語的學習,包括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深受其益。
那么如何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這些習慣的培養呢?首先必須讓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只有他們明白了這種重要性,才有可能去有意識地培養這種好習慣。任何事情,任何行為,都是在自己頭腦的驅動下去完成的。然后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針對其不同的年齡特點,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選擇了目標,就要堅持系統的訓練方法,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凡事循序漸進的來。當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給學生樹立好的表率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有人說思索是一道大門,通向世界上沒有的東西,通到現在人類想不到的地方。的確,正是在思索中,我迫切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建構自己的教學思想: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教學?教師如何建構人性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托爾斯泰.童年少年青年[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