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成新
電視行業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時俱進的,硬件設施的改善和軟件技術的提高,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生產提供了保障。而隨著互聯網移動新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通過網絡來獲取豐富多元的信息。為適應媒體發展潮流,符合觀眾收視心理,網絡化是電視節目制作的必然趨勢,相關人員應加強重視。
互聯網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強大的交互性,而電視節目的網絡化正是吸收了這一大特點,由傳統的“我說你聽,我播你看”的單項傳播模式改為雙向交互式傳播。比如通過“微信搖電視”“掃描二維碼”,將手機小屏用戶與電視大屏節目相連,實現大屏帶小屏,多屏互動的理念,吸引年輕觀眾的參與。另外,通過彈幕點評、網絡投票等形式,及時反饋節目優缺點,甚至由網友來設計內容情節,主導節目走向。筆者參與制作的戶外旅行真人秀節目《愛游我拍》,在節目錄制期間開設網絡直播。網友不僅能看到節目背后的錄制過程,還能通過彈幕信息給嘉賓布置任務,設置關卡。節目嘉賓去哪里,做什么都由網友說了算,網絡的交互性在節目里發揮到了極致,也成了節目最大的亮點。
傳統的電視節目從錄制到播出需要一定的周期,對于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往往也只能通過電話來了解當地信息,而網絡化所帶來的最大便利就是節目制作的快捷性。新聞節目里,網友即時拍攝的短片可作為節目內容,服務觀眾了解新聞。如近年來國內外發生地震災害后,很多監控視頻和網友拍攝的現場短片,都能在第一時間成為新聞素材播出。而在新聞以外的其他電視欄目里,我們也能看到網絡化所帶來的快捷性,比如通過網絡直播,將千里之外的網友請進演播廳,同主持人、嘉賓一起參與節目討論。這都是得益于網絡傳播的快捷性而實現的,也將成為電視節目網絡化的重要特征。
電視節目的平民化是指通過平民的視角,站在觀眾的立場選擇報道相關人物或事件,讓節目內容與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貼近,更能引起共鳴。電視節目的網絡化、碎片化傳播讓越來越多的網友成為節目受眾,他們更關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物故事或新聞事件。因此,電視節目需要從內容和題材上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做到“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比如越來越多的民生新聞、綜藝選秀和婚戀交友節目大受好評,其內容都是從老百姓的實際生活出發,為滿足他們的需求而策劃制作的。
優質的內容是廣播電視媒體生存發展的基礎。無論傳播環境如何變化,電視節目制作者都應堅持內容為王。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視節目的網絡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將傳統節目變成網絡版播出,節目生產人員要創新節目研發,用互聯網思維設計生產節目,提供服務,吸引用戶關注。
傳統的電視媒介已不能充分地發揮網絡化電視節目的特性,廣播電視媒體機構需要整合內容資源,創新傳播模式,實現全媒體融合轉型,推行播出環節網絡化。如浙江廣電集團的中國藍TV、湖南廣電的芒果TV,都是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
電視節目的網絡化趨勢雖迎合了大眾需求,順應了媒體的發展,但作為主流媒體所生產的內容,節目還應堅守一定的公信力和責任感。在人人都可成為傳播者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應堅持生產最權威、最真實和最可靠的節目內容,切不可為吸引網友關注而走低俗、媚俗之風,節目可以“接地氣”,但不能沒操守。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視節目的網絡化趨勢日趨明顯。電視節目生產者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創新研發,拓展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電視節目生產播出體系,為廣大觀眾提供優質、精品的電視節目。
[1]董甫南.外國電視臺的兒童和青年節目[J].新聞戰線,2014(6):101-102.
[2]苑禾,任遠.神通廣大的電視特技[J].現代傳播,2015(2):4-5.
[3]馬元和.漫談國外電視劇[J].現代傳播,2015(6):61-62.
[4]牟彥彥.電視節目和電視觀眾[J].現代傳播,2011(4):7-8.
[5]許作民,侍洪勛.數字式時基校正器的應用[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0(4):90-91.
[6]姚德仁.蘇聯電視廣播[J].電視技術,2014(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