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法國極右翼政黨掌門人,她要沖擊總統寶座,并誓言搞退歐公投
當瑪麗娜·勒龐頂著巴黎初冬的寒意搬入第八區著名的時尚大街圣奧諾雷郊區街262號時,她的用意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就在同一條街的55號。作為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下稱國陣)主席、2017年總統大選候選人,勒龐在這里發起了向權力巔峰的最后沖刺。這一次,她信心爆棚,志在必得。
將父親驅逐出黨,但并未與極右翼真正“斷交”
48歲的勒龐金色短發,身材高挑,喜歡穿牛仔褲、高跟鞋,顯得精明干練。她畢業于巴黎第二大學法律專業,律師出身,又是典型的“政二代”。作為國陣創始人讓·瑪麗·勒龐最小的女兒,她于2011年從父親手中繼任國陣主席。
在法國,老勒龐名聲不佳,被主流媒體稱為“共和國惡魔”。他對二戰期間納粹所犯罪行一向態度曖昧,早在1996年就曾有“納粹用毒氣室屠殺猶太人只是歷史的細枝末節”之類的言論。女兒8歲時,老勒龐家遭到炸彈襲擊,事后“全法國沒有一個政壇人士表示慰問”,可見其不得人心。
老勒龐一心栽培女兒,早早地將女兒帶去參加各種演講,培養她的口才。瑪麗娜·勒龐18歲就加入國陣,30歲執掌黨內法律事務,35歲成為黨的執行副主席,43歲接任國陣主席。
勒龐知道,被貼上極右翼標簽的國陣臭名昭著,要向政壇主流邁進,必須“去妖魔化”,用她的話說就是要打造“令人尊敬的共和國政黨”。為此,她在黨內積極推行新的價值觀和政黨文化,在施政方針上向世界主流右翼意識形態靠攏,并去除極端、過時的反猶主義,甚至不惜將不斷發表反猶言論的老勒龐逐出國陣。
然而再怎么精心包裝,勒龐父女在政見上仍屬于一脈相承,同樣強調“法國人優先”、反對移民、反對全球化。勒龐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說二戰時期的納粹是一種占領,那么我們現在也可以稱這種情況(穆斯林聚集在大街上)是一種占領。雖然沒有坦克、沒有士兵,但這仍然是一種占領,對法國本地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研究國陣的專家亞歷山大·戴澤指出,勒龐并未真正和她父親徹底劃清界線。只要國陣不徹底改變其政治立場,就不可能和其他政黨一樣被視作正常政黨。直到現在,沒有一家法國銀行愿貸款給國陣作為競選經費,使勒龐不得不向俄羅斯金融機構求助。據法國媒體披露,俄羅斯一家銀行同意貸款900萬歐元,條件是一旦勒龐贏得大選,法國將承認俄對克里米亞的主權。
“第一輪政黨”的“玻璃天花板”
勒龐啟動262號競選總部次日,時任法國總理、同樣期待入主愛麗舍宮的瓦爾斯公開發出警告,稱勒龐贏得大選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幾乎所有民意調查結果都認為勒龐將進入第二輪選舉。若果真如此,法國政治生態平衡將完全改變。
法國總統采用兩輪選舉制。第一輪得票過半數者可直接當選總統,否則將對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得票多者當選。國陣過去經常在第一輪選舉中表現突出,但第二輪鎩羽而歸,被媒體戲稱為“第一輪政黨”。
此次大選,國陣打出的口號是“以人民之名”,其新標志為出現在地平線上的一朵藍色玫瑰。勒龐稱,藍色玫瑰的寓意是“使不可能變為可能”。她采取“與法國人保持聯系”的策略,延續了此前國陣“去妖魔化”做法,繼續撇清與老勒龐的關系,期待乘特朗普當選的“西風”打破民調預期,避免在第二輪出局的命運。
作為極右翼唯一候選人的勒龐,“基本盤”較為穩固,在歷次民調中的支持率大幅領先,無論左派與右派的候選人是誰,其都將獲得超過27%—30%的選票,并極有可能以最高選票進入第二輪。目前,中右翼候選人菲永及將于2017年1月底選出的左派候選人都將她視為第二輪對手,并以此制定相應對策。
一位“偏狹的女政客”
國陣的崛起并非偶然。經濟危機為其提供了良機,加上巴黎系列恐襲案發生后,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安全感缺乏,民粹主義勢力趁機擴張;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上臺等國際因素助長了國陣的氣焰與信心;主流政黨、體制精英的治國失敗使國陣有機可乘。
然而,大部分法國選民對主張排外、反移民、反對歐元的國陣保持警惕。盡管法國政壇“向右轉”的趨勢明顯,且帶有一定的“特朗普主義”色彩:中產階級怨聲載道,年輕民眾感到機會被剝奪。法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國際環境對勒龐都是“天賜良機”,但法國政壇割裂狀況不如美國,并且有過抵制極右的先例,在最后時刻左右聯合,再次成立廣泛的“聯合共和陣線”阻擊國陣的概率較高。
分析人士認為,勒龐與特朗普也有本質不同,前者是臭名昭著的法國極右翼政黨黨魁,后者是美國主流政黨共和黨的正宗候選人。將兩人相提并論,甚至稱勒龐為“女特朗普”,這是勒龐所樂見的,恐怕特朗普未必答應。
除了極右翼標簽外,勒龐還有些先天缺陷:一是本人的形象問題,2015年10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勒龐是“一位偏狹的女政客”,換句話說就是“女魔頭”。即使在國陣內部,持這一看法的也高達42%;二是國陣提出的經濟綱領不能令人信服,這是其軟肋。國陣主張退出歐元區,這對法國中產階級不啻是自取滅亡;三是此前法國市鎮選舉、大區選舉等結果表明,國陣的崛起并非不可阻擋。雖然其得票率不斷提高,但最終結果仍難逃失敗的命運。在法國兩輪多數選舉制度下,沒有盟友支持的國陣仍然難以突破極限。
法國參議員拉什利納對媒體表示,國陣的上升不可避免,真正的決戰將會在總統選舉時展開,這是一場全球化支持者與民粹主義者之間的決戰,國陣將再次孤獨面對全球化支持者大聯盟。
聲稱若上臺要與普京和特朗普結為主要盟友
在國內陷入孤獨的勒龐希望建立國際聯盟,即與俄羅斯的普京、美國的特朗普結為重要盟友,從而建立新世界、新秩序。
勒龐認為,歐洲需要打破對美國的“順從”,并將俄羅斯視為“一支和平力量、一個對抗道德淪喪的堡壘”。她認為,要解決中東恐怖勢力蔓延等問題,穩定敘利亞局勢,就必須依賴俄羅斯的力量。而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后,“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連番失利,這更成為勒龐打俄羅斯牌的佐證。2012年,國陣的“歐洲愿景”宣傳項目就將俄羅斯視為“與法國共享歐洲文明”的國家,主張和俄羅斯結成取代歐盟的“泛歐聯盟”。2014年3月,國陣在法國市鎮選舉中大勝,對此普京還公開表示祝賀。
勒龐雖然反對美國霸權,但對特朗普似乎“情有獨鐘”。在美國大選期間,她公開反對希拉里,力挺特朗普。押寶成功的勒龐,大選結果尚未塵埃落定就迫不及待地通過推特向特朗普表示祝賀,稱“這并不是世界的末日,而是舊世界的終點”。她父親更是在推特上稱“今日美國,明日法國”。特朗普獲勝對勒龐是極大的鼓舞,她說,特朗普“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并對2017年在法國復制特朗普的成功充滿信心。不過,迄今特朗普尚未在公開場合回應勒龐的熱情。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對勒龐可能勝選憂心忡忡。不久前,他在接受德國一家電視臺采訪時表示,萬一勒龐贏得法國大選,自己將“穿上喪服”。
的確,勒龐上臺將給法國和歐洲政治帶來災難。法國媒體預測,即使勒龐是合法選出的總統,也會在法國引發各種抗議甚至動亂,尤其在法國一些以移民為主的地區,將爆發襲擊警察局等大規模騷亂,屆時立足未穩的勒龐將不得不宣布實行緊急狀態。不難想象,動亂愈演愈烈,局勢可能失控。此外,勒龐已經表示,上臺后將對法國是否留在歐盟和歐元區進行全民公投,并稱“我將遵循人民的意志”。如果她真這么干,一方面將使歐元貶值、法國存款流失、國際借貸成本增加、出口減少,從而使經濟崩潰;另一方面,法國是歐盟主要創始國及歐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推手,法國脫歐將導致歐盟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