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迎
美國中情局前分析員披露的資料顯示,這位梟雄臨死前準確預測了極端組織橫行、國家動蕩不寧的現狀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被美國處以絞刑,迄今已經10年。但這位曾在中東舞臺上呼風喚雨幾十載的梟雄,身上的神秘色彩仍未褪盡。人們對他的評價,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唐納德·特朗普就指責小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毫無意義,并發出驚人之語:“薩達姆·侯賽因是個壞家伙,可他在殺恐怖分子方面干得非常、非常棒。”
當年第一個接觸他的審訊官、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員約翰·尼克森最近出版了新書《審訊薩達姆·侯賽因》。薩達姆的大女兒拉加德也在父親離世后首次接受CNN專訪。兩位知情者的描述,揭開了薩達姆真實的另一面。
戰前根本不理政事,而是忙著寫小說
特朗普對美情報部門高度不信任。當中情局聲稱俄羅斯黑客幫助他勝選時,他不屑一顧:“就是這些人當年聲稱薩達姆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身為“局內人”的尼克森更直言不諱:中情局在向總統提供重要情報時,不是立足于事實,而是“急于取悅總統”“總是向總統提供他想聽到的答案”。
尼克森在喬治敦大學的碩士論文題目就是薩達姆。后來,他被中情局招募,擔任了5年的“伊拉克領導人分析師”。2003年薩達姆被捕后,因為尼克森很熟悉薩達姆,他被派去確認其身份。最終,薩達姆被自己的一個文身“出賣”。
薩達姆被捕時,美軍向世界發布的是一個“獨裁者”的落魄形象:在兩米深的地洞里,平躺著一個頭發凌亂、胡子拉碴的人。當他被拉出地洞時,頭還撞了一下。但在尼克森筆下,薩達姆遠非那么窩囊。他剛被捕時,尼克森為確認他的身份問:“你最后一次見到你的兒子們是什么時候?”薩達姆說:“你們是誰?是軍事情報部門的人嗎?告訴我,亮出你們的身份!”語氣嚴厲又傲慢,目光“非常駭人”。“雖然他被鎖住,但那眼神還是讓人不寒而栗。”
當時,媒體大量報道的是“薩達姆的暴行”,比如1982年的杜杰勒大屠殺。當時薩達姆遭到行刺,派親信到巴格達附近村莊杜杰勒“追查兇手”,最終有400名居民被殺,包括婦女和兒童。還有一次是1988年,薩達姆派15架飛機在北部小鎮哈萊卜杰投下毒氣彈,殺死了反抗他的數千平民。他的兒子烏代和庫塞(都在2003年死于和美軍的交戰中)據稱指揮實施了很多暴行。小布什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外界都以為薩達姆當時正在精心備戰,但尼克森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當時,薩達姆把國務都交給了手下,根本不理政事,而是忙著寫小說。”他自稱“伊拉克總統和作家”,并向尼克森抱怨兩件事:一是被捕時受了幾處擦傷,二是美軍拿走了他的文具,“我沒法完成我的小說了”。
在伊拉克市場上,確實出現過疑似薩達姆創作的小說。2000年底,《扎比芭和國王》一書吸引了許多讀者。小說的匿名作者自稱是“一個熱忱、高貴的伊拉克人”,不署名是“出于伊拉克人民謙虛的美德”。中情局研讀小說后判斷此書至少是在薩達姆指導下出版的,其中女主角扎比芭遭外籍丈夫強奸的情節暗指美軍入侵伊拉克。
“薩達姆值得被趕下臺嗎?我的回答是不。”尼克森寫道。
喜歡談論打伊朗的“功勞”
其實,美國和伊拉克曾經關系很好,薩達姆自1979年當上總統后,收到禮物中最貴重的就是時任美國總統里根贈送的一對黃金馬刺。里根執政之初,認為熱衷“輸出革命”的伊朗政權是美國更大的威脅,決定扶持薩達姆。1982年,在兩伊戰爭中節節敗退的薩達姆,得到美國的大筆軍火,美軍甚至派突擊部隊秘密潛入伊朗破壞其油田。兩伊戰爭結束后,美國輿論一度視薩達姆為“中東棟梁”。薩達姆也將自己視為“對抗波斯人的阿拉伯人守護者”。
不知是否為了在美國人面前表功,薩達姆特別喜歡在尼克森面前談論自己在兩伊戰爭中的“功勞”。薩達姆認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干得漂亮”,伊拉克擁有“最高貴的戰士”。戰爭史專家普遍認為,兩伊戰爭是薩達姆先派出10萬部隊和近200架戰斗機挑起的,但當尼克森問到此事時,薩達姆反應很強烈。他說,戰爭不是他發起的,伊朗對兩國的敵對狀態負有責任,因為伊朗沒有兌現向伊拉克歸還兩個定居點的協議,而且在伊拉克的油井縱火,還在兩國邊境部署了大量火炮。“伊朗人試圖謀殺我們的高級指揮官。即便如此,我們也并沒有開戰。他們對我們實施了240多次空中入侵和空襲。”
薩達姆說,伊拉克后來“擊退了伊朗的進攻”,他本人曾經3次致信伊朗領導人,對沖突的升級提出警告。“但他們繼續攻擊巴士拉和我們的石油基礎設施。”當被問到伊拉克的戰爭策略時,薩達姆說“你該去問國防部”。戰爭后期,薩達姆使用大量的地對地導彈襲擊伊朗大城市,發動了一場導彈襲城戰。在他嘴里,這也成了“伊朗的挑釁”。他說,當時“利比亞人向伊朗提供導彈攻打伊拉克”“我曾經通過電臺向伊朗人喊話,說發射導彈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應盡量避免戰爭。我一直都不肯用這些方法(指導彈襲擊)。我知道這是潘多拉魔盒。但伊朗采取行動在先,我們只能以牙還牙。”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薩達姆對尼克森辯解稱,伊朗也用了化學武器,而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僅僅是出于自衛”。比如在1981年9月霍拉姆沙赫爾(伊朗西南部城市名)戰斗中,就是伊朗首先使用了化學武器,才擋住了伊拉克的攻擊。
斷言美國會在伊拉克失敗
尼克森在書中坦言,中情局將薩達姆描述為“騙子”,但是“他可能相當坦率,我們對他鐵腕統治的看法是錯的”。
伊拉克戰爭爆發后,薩達姆長女拉加德一直在約旦首都安曼避難。她向美國記者回憶了看到自己父親被處決時的情形。2006年12月30日,在古爾邦節的早上,拉加德和她的妹妹、孩子一起,聚在電視機前哭泣——她們在電視上看到父親被蒙面人推到絞刑架前。當脖子被套上繩索時,薩達姆拒絕戴上頭套。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播放的鏡頭到此為止。幾個小時后,一名旁觀者在絞刑臺下用手機拍攝的錄像顯示了薩達姆被處死的最后時刻。
拉加德說,父親“被處死的畫面丑陋而痛苦——但是他死得很榮耀。我認為他死得偉大。他的死,讓我、我的孩子、我的妹妹和她們的孩子,以及所有真正愛他的人感到驕傲。”她說,媒體的報道很多是編造的。“是的,有暴行,有時候還很多,我也不支持暴行。但伊拉克是個很難統治的國家,直到現在人們才意識到這一點。”
獨裁、暴君、殘忍的標簽一直伴隨著薩達姆的生前身后,但在拉加德眼里,薩達姆是個英雄,“勇敢的民族主義者,數百萬百姓的象征”。她稱贊父親的強硬統治為國家帶來了穩定,并說如果父親還在世,“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無法進入伊拉克。
關于這一點,尼克森的新書也有記載。薩達姆曾對他說:“你們(美國)會失敗的,你們會發現統治伊拉克并不容易。”尼克森問他為什么這樣想,薩達姆說:“因為你們并不了解那里的語言、歷史,也不了解阿拉伯人的思想。”尼克森說,薩達姆對敵人采取了謀殺、勒索、監禁、恐嚇等各種手段,對友好的部落領袖和支持者則慷慨地給予現金、禮物、土地等資助。正是這些手段維護了伊拉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薩達姆被處死后,小布什曾表示,處死薩達姆“顯示了伊拉克人民創造法治社會的決心”。而在薩達姆留下的最后影像資料里,他暗示自己死后伊拉克將迎來“充滿宗教沖突和暴力的時代”,并且“將持續10年”。
對許多人來說,薩達姆之死是一個“壓迫伊拉克人民30年的暴君”生命終結,但也引發了毀滅性的沖突,使伊拉克這個曾經繁榮一時的石油富國民生凋敝。在抗擊美軍“異教徒”的口號吸引下,各種極端組織在伊拉克遍地開花。在今天的伊拉克和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人們看到的情形都讓人反思,究竟誰說對了。
有意思的是,拉加德在受訪時對特朗普贊賞有加:“這個人剛剛走上政壇,但顯然他的政治敏感度很高。在伊拉克問題上,他能意識到(前任)犯下的錯誤。”競選期間,特朗普曾經稱伊拉克戰爭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他將如何改正這個錯誤,又將在多大程度上刷新美國人對薩達姆的認識,人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