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熊子燦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外貿易拉動就業增長、調整就業結構將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高外貿依存度、比較優勢喪失、國內矛盾眾多、國際貿易市場摩擦不斷、進出口商品不合理等,這些挑戰將嚴重影響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的拉動作用。
【關鍵詞】國際貿易 就業結構 問題研究
一、外貿依存度高,出口貿易不穩定,就業易波動
外貿依存度被看作一國或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反映了該國或地區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外貿依存度指標越高,表明該國或地區的市場越開放,對世界市場和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也越高。隨著國際貿易參與度的提高和專業化分工的深化,中國對世界貿易大國的外貿依存度也在不斷升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貿依存度總體上呈上升趨勢,1978年外貿依存度僅為9.7%,2006年攀升至65.17%,此后有所下降。2009年由于遭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外貿依存度迅速跌至44.24%,之后回升至2012年47.2%。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外貿依存度水平仍然很高。從表3.3所示的主要國家外貿依存度來看,我國外貿依存度不僅遠高于日本和美國,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需求下降,就業難擴大
我國是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相對充裕的國家,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價格是我國的比較優勢所在,也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基礎,低生產要素價格所鑄就的低成本成為我國商品立足國際市場的制勝法寶。但是,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縮小,土地租金也持續上漲。根據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從長期來看,國際貿易會逐步導致出口產品生產中所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提高,而且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動幅度會超過產品價格的變動幅度,對于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比較大的我國來說,隨著出口的不斷擴大,對于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將使勞動成本大幅提高。與此同時,我國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勞動力人口將在未來有所減少,住房、教育、醫療、農產品及其他生產要素等消費成本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持續上漲,這勢必會帶動勞動力價格和土地成本等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
三、國內矛盾眾多,地區外貿發展失衡,就業區域結構不合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有限,企業生產效率較低,造成我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造成資源和環境的極大破環,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不利于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持續發展,也降低了對境外資本和跨國集團的吸引力。除資源、環境問題外,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升級。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和復雜的國際形勢,一些生產效率較低的企業為了獲得持續發展會選擇犧牲勞動者的利益,他們通過降低工資報酬和福利水平、提供較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不合理延長工作時間等手段降低生產成本以維持利潤。此外,國內區域間的外貿發展嚴重失衡,相互間的貿易規模差距較大。東部由于其地理位置優勢和國家政策傾斜成為中國外貿的主力軍,不僅貿易規模遠大于中西部地區,其貿易結構也優于中西部地區。
四、國際市場貿易摩擦不斷,出口受阻影響就業
我國出口企業的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因素的制約,還受到來自國際因素的干擾。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行業國際地位和國際市場份額的提高,與國外同類企業的競爭和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出于保護本國企業和就業的需要,許多國家紛紛采用關稅、貿易壁壘、反傾銷、反補貼等方式制裁我國出口企業。據WTO統計,1995年以來成員方反傾銷立案中涉及中國產品調查的案件占比較高,約七分之一,且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傾銷案件針對中國。從1983年9月16日到2012年4月20日,美國正在實施的對華貿易救濟措施的涉案產品多達114項,其中特保1項,反補貼22項,剩余的91項全部為反傾銷。不斷升級的國際貿易摩擦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我國的出口貿易發展將變得更加艱難,也沖擊著出口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
五、外貿商品結構不合理,影響就業產業結構
雖然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有所優化,實現了從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制成品為主的華麗轉身,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也不斷增加,但是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仍占很大比重,這使我國長期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各環節的低端。同時,出口產品多為加工產品和貼牌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產品,低產品附加值不僅降低了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減少了參與國際分工所獲得的貿易利益。此外,我國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結構相似,尤其是與東盟四國的出口結構極為相似,相似度高達85%,同類商品供給的增加會降低國際市場價格,這將導致愈來愈嚴重的國際貿易競爭。由于缺乏創新意識以及研發費用投入的不足,國內企業發展所需的重要能源、關鍵技術和先進設備不得不從國外進口。
因此,國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加劇了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不僅造成貿易利益的損失,也導致出口部門勞動力需求的下滑,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必須適時做出相應調整,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外貿現狀,使出口繼續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為剩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并通過出口產品結構和產業貿易結構的調整促進就業結構的逐步改善,實現2014年有關就業的預期經濟目標。
參考文獻:
[1]魏浩.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出口的就業效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1,(1).
[2]葉霖莉.國際貿易對工業行業就業的影響效應研究——基于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