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琦
【摘要】隨著目前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許多人都走向了小康道路,住上了樓房,開上了自己的小轎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空氣卻遭了殃,汽車尾氣的排放,嚴重的污染了空氣。而當下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對環境質量的關注度也變得尤為重要,而要想知道環境的好壞,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大氣監測,它是環境質量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對環境大氣實施全程序質量控制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準確的監測大氣的質量,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順利進行,而本文就是對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環境 大氣監測 全程序 質量控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民對自己的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對環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國家必須實施有效的監測,確保大氣的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這就要求監測數據必須確保準確性跟完整性。而環境大氣監測全程序進行質量控制就可以得到滿足。為我們治理環境污染、改善大氣質量提供可靠的數據來源,以便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控制和治理,保證人民生活在清新的空氣中,而有害空氣遠離自己,使人民得到安全感。
一、我國當前的環境形勢
就我生活的城市而言,環境污染是相當的嚴重,或許在春夏秋這三個季節沒有多大的感受,但是一到冬天,我們就會發現,早上出去,朦朧的一片,或許你認為那是未消散的霧而已,但是你錯了,那是霧霾,只是一字之差,對我們的身體卻有著不一樣的感覺,你會發現,你呼吸得是那么的困難,而且那氣味很刺鼻,眼睛流淚,致使眼睛都睜不開。能見度低。
我們的首都也存在這樣的問題,PM2.5嚴重超標,能見度極度下降,所以發生了很多車禍,所以環境的好壞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對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的控制分析變的尤為重要。
二、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污染物
環境大氣監測的主要對象是存在于空氣中的污染物,有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我們通過監測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性質變化,類別等,通過掌握大量的數據來分析總結大氣污染所達到的嚴重程度。分析并找出治理方案。
三、環境大氣監測全程序質量控制的相關舉措
(一)常見的采樣指標與測定方法
就目前來看,我國常用的采樣指標主要包括SO2、NOx、PM10、TSP在空氣中的變化速率等。而我們常用的采集原則主要有:
①采樣點應分布在監測區域的高、中、低三個污染級別不同,濃度不同的污染區;②在工廠區域,我們必須多增加幾個采集樣點分布區,使監測更加準確;③采樣點要盡可能的代表所在區域的特征,以免為測定提供錯誤的數據;④選取采樣點的高度也要慎重選擇,不能隨意選擇,根據大眾的身高,對人體的危害來選取。
而對這些污染物的測定,就得用到化學中所學到分光光度法,它能夠準確有效的測出其在環境中的濃度。
(二)樣品采集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確保監測的準確性,我們必須要把準備工作做到位。我們要檢查機器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那些乳化管有無老化現象,一經發現,要立刻更換,以免影響準確性。使用之前,必須對儀器進行校正,使其保持較好的靈敏度,使得測量結果更加精確。要盡可能降低系統給監測帶來的誤差,并且要在適宜的條件下測量,把系統誤差降到最低。
(三)樣品的采集
對于這種監測來說,監測區域的選擇也尤為嚴格,俗話說要保證天時地利人和。而這種采樣也是這樣的道理,我們采集到的樣本必須具有代表性跟可靠性,而空白對照是我們所學習的重要的實驗方法之一,空白對比,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對環境的監測更加嚴格,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跟可靠性。
(四)樣品的分析與數據處理
樣品的分析與數據處理是在環境大氣監測全程序質量的控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得出來的數據是否能夠正確的反映環境質量變得由為重要。所以,我們對這個過程就必須更加的嚴格,因此必須任用知識淵博,經驗豐富,責任感強的老教授來為我們分析計算,還要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樣品分析的環境也要嚴格的控制,這樣,對于分析處理出的數據有較高的準確性,能夠更好的反應環境質量,因為科學實驗必須有較高的嚴謹性和準確性。這將為我們治理污染提供可靠的數據。而且對于處理過的數據必須反復審核,直到意見統一,沒有異議,才能下定結論,不能斷然下結論,這樣會使得得到的監測數據不能準確的反應環境的質量。
四、結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提倡“綠色”“環保”等,許多國人也積極參與到當中來,綠色生活成為了他們追求的時尚,對環境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而當前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想讓環境符合人民的生活理念,必須很好的保護,不斷的對環境大氣監測進行全程序的質量控制,改善環境,優化環境,提高環境的質量跟清潔度。而在監測過程中,必須保證監測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劉晶晶.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8).
[2]潘建娥.霧霾天氣背景下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對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14,(06).
[3]李淇祥.關于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1).
[4]周紅津.淺析環境空氣監測全程質量控制[J].科技經濟導刊,2016,(14).
[5]李志華.淺談環境大氣監測的質量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