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優義
【摘要】首先揭示目前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巨大挑戰與機遇,然后從大數據視角,探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為進一步適應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發展與客觀要求,探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格機制和路徑創新研究。
【關鍵詞】大數據 思想政治教育 網格機制 路徑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與路徑帶來機遇與挑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實踐證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了、抓好了,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放松了,丟棄了,就會迷失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為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為其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務,必須適應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進行改革創新。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加強和改進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革弊布新,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怎樣利用大數據技術成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怎樣利用大數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手段上進行創新,怎樣利用大數據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值得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主要變化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的變化
大數據具有所傳輸的數據量超級巨大,數據類型繁多,傳輸的速度快,實時性強,能挖掘出有用的價值等特點,呈現出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和價值性等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育人環境。大數據實現了文本、圖像、聲音、視頻和動畫等所內涵的各種思想政治信息自由傳播,大學生獲得思想政治信息多元化和多樣化,學生可以隨時參與到社會輿論中,更容易受多元思想潮流的沖擊,迷失了方向,發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搖。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和技術環境,對這些環境進行了重構,我們必須主動適應這些環境的變化,能夠駕馭這些變化,實時地開發建設新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發生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即主體學生和客體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要求更高。一是主體學生。網絡改變了學生生活、學習、心理和價值觀的方式,網絡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線上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各種資源,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模式,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但網絡上資源信息對學生來說,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不斷地提升思想政治素質與能力,另一方面網絡繁雜的資源使學生產生信息疲勞等負面心理影響,使學生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到沖擊,有害于大學生成長。二是客體教育工作者。大數據時代,學生接受的信息發生了變化,教師應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多方面和全過程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以前單一單向封閉式傳統課堂教學,真正地使教師在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發生根本變化,適應新的形勢需要。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改變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內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某種形式、手段向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傳授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使教育對象具備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過程中,其中承載并能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或信息的形式。在大數據背景下,由于主客觀環境的變化,教育載體具有多層次性、多樣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面臨著具有思想碎片化和多元價值觀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求學習主動積極參與,合理設計教育載體的內容,具備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針對性,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格機制
大數據具有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價值性等特點,而網格機制是利用互聯網把地理上廣泛分布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軟件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資源連成一個邏輯整體,對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的大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利用相應的算法對整合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分離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進行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實現“精確、互聯、互通”的作用能力。網格機制與大數據具有較高的契合性,一方面網格機制實現了對大數據處理的動態調節反應,另一方面網格通過網格技術把內嵌于大數據中的有價值信息提取出來,清洗整合成可直接利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在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及時、精準和有效,必須構建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格機制實現路徑的模型,實現對社會、教育者、學生情況的準確反映和處理。模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監督評價中心為核心,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執行中心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綜合平臺為兩翼,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監督和評價,實現制定和決策當前和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和政策,負責提供、分配教育資源,指揮綜合執行力量有效開展工作,協調綜合執行力量之間的矛盾,以及組織他們協同工作,利用專門的執行力量和專門的監督員承擔機制中不同的職責和功能,負責監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情況和把握學生思想、行為狀況。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
(一)研究大數據的本質特征,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意識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社會和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勇敢面對,樹立數據新意識和數據信息的敏感性,要理解和分析大數據本身,從中挖掘其規律性,得到能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取向的數據信息,使自己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從不同的數據信息集中挖掘出關聯性,在數據中創建新機制,從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整體的動態變化,實施符合學生實時要求的相應措施,進行精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贏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
(二)順應量化研究的新崛起,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大數據時代要真正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全過程量化管理,記錄“教與學”全過程,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行為進行追溯、記錄、統計和分析。一是確立新的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研究范式,充分發揮定量研究的作用,思想政治課改革必須要從理論向實踐延伸,從校內向校外延伸、從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延伸,從線下向線上延伸,逐步形成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于一體的系統化改革工程,積極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創新。二是與數據資源豐富的部門和企業進行資源共享與協同,他們擁有的用戶量大、數據量大,數據蘊藏的價值高,借助他們的數據合法地合規地挖掘大學生教育對象的相關思想政治信息,可以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依據。三是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數據分析團隊。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團體為了盡早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需要,通過師資培訓與培養,利用互聯網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線上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政治基礎。四是開發多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利用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學習數據進行收集和存儲,通過大數據分析算法,不斷優化分析學習數據指標,提出對策,實時地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軌跡和狀況。
(三)宏觀覆蓋與微觀深化相結合,找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
為了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既要對大學生進行普適性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進行宏觀覆蓋與微觀深化相結合的大數據分析。在宏觀層面,即對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宏觀層面的群體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分析大學生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整體的數據信息,把握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況和規律,精準分析群體思想與各類思想政治事件的內在聯系,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整體性、系統性和覆蓋面。在微觀層面,即對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微觀層面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大學生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個體的所積累數據信息,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被數據化后,通過數據挖掘揭示個體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的狀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個性化、定制化,進而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只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與微觀這兩個重要著力點,將極大地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
(四)與專業協同,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立德樹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政工作只當作思政課的事,其他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挖掘各課程的“思政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力量和責任融入各類教學之中,形成協調效益。
參照文獻:
[1]胡樹祥.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2]劉輝.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傳播化[J]. 思想理論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