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儒
【摘要】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情況不是很好,很多學校開設英語課程都是應付政策,很多中職學生都不愿花精力去學英語,老師長時間針對不愿學習的學生,也消磨了積極性,產生了厭教情緒,嚴重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的修訂正是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中職英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學 中職英語 新大綱
一、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中職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學情緒。當前,學生英語成績差在中等職業學校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據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中職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沒有達到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初二年級的要求,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習動機不足,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較差;同時,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極大。除此之外,大多數初中畢業生選擇就讀中等職業學校主要原因是文化成績差,升學無望;或者學生厭學,家長無暇管教孩子,將學生交給職業學校。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缺乏,他們對基礎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2)教師教學思想落后,知識沒有更新,中職英語教學一直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輸式教學;以閱教學為主,輕視聽力教學,口語教學和寫作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則“重精讀、輕泛讀”。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尤其是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他們更不喜歡這樣的灌輸式的方法,最終結果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則各玩各的,玩手機的、睡覺的、玩游戲的——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脫離,當然更談不上建立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
(3)中職英語教學評價呆板落后,不利于教師積極的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材的選用都是根據省或者教育部規定或推薦的教材,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進度教學,絲毫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成績考核也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考核,因此考核結果就是兩種極端:學生普遍基礎差,教學的進度和難度和學生的水平不相適應,學生考試及格率低;考試內容取決于課本練習的原題,學生機械背誦,考試及格率和優秀率高。不管如何,這樣的兩種情況都不能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的真實情況與水平。
(4)學校對中職英語教學的不重視。在普通中學,人們心目中的主課首當其沖的就應該屬語文、數學和英語了;在中等職業學校卻恰好相反:語文、數學和英語是副科!社會和學校重視的都是各項專業技能大賽的成績。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在各類各級的專業技能大賽中所獲得的獎項才能代表這個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的成績。在中職學校里可以經常看到熱火朝天準備技能大賽的師生的身影,卻很少看到英語教學公開課的場景,更不用說其他各種形式的英語教學活動了。
二、對中職英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為貫徹貫徹我國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新制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規定課程教學目標是“旨在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改善學習策略,通過語言基礎知識、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在職業和生活場景下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文化意識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滿足學生就業、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一)師資再培訓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有關新大綱學習的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清楚的知道中職英語課程的性質和任務、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實施的相關建議以及教學評價的相關建議。讓新大綱的所有內容先成為教師自己的“一瓢水”,然后用這“一瓢水”去變成學生們學習的源泉。中職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針對中職學生基礎差厭學的情況,教師不能用校紀班規去強壓學生學習英語,或者用考試不及格就不能畢業等去威脅學生,而是應積極的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動機、興趣,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和未來職業打算等等。英語教學以新大綱為指導,靈活的采用教學方法,必要時可以隨機對內容進行有效的調整,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找一個中職英語教學的案例),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以便讓教師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培養教師的課程意識。有學者說“教師是課程的動態構建者和課程的生成者,而不是教材的執行者。社會在不斷的變化,教師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手段也在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教師不積極面對這些變化,要想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很難的。”
(二)努力開發校本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級中學相比,具有更靈活的辦學形式和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的學生是技術工人,因此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和社會的需要息息相關的,社會的需求在變,教學的內容也隨時要發生相應的變化。
(三)教師要注重教學研討
教學研討時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教學研討可以給教師們提供一個討論和學習的平臺。由于學校和學生的偏見,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對英語的教學不太重視,教師們的教學缺乏激勵,導致教學就是“教書”,“講教材”,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考慮教學的效果,教師們也覺得沒有教學研討的積極性。這些的根本改變需要靠學校的教學教研制度的落實。可以通過開展教學比武,學生英語競賽,或者其他的英語集體活動來促進教師參與英語活動的積極性,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研討的一些好的形式,當然現在有很多地方政府也開始重視到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師師資的問題,組織中職學校的老師出國進修學習,為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教為學所用,教師的教應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更新大綱的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平臺,教材為工具,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裴娣娜主編.教學論[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張志華.談中職英語教師課程意識的增強[J].科技信息,2008.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