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剛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7日頒布行政令,在未來120天內,暫停所有難民入境,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入境。在未來90天內,暫停向伊朗、蘇丹、敘利亞、利比亞、索馬里、也門和伊拉克7國公民發放簽證。“禁穆令”在多個伊斯蘭國家激起強烈反對,美國國內法律界、新聞界、學界和工商界也出現反對聲音。華盛頓州聯邦法官2月3日裁定,暫停執行行政令。隨后,美國國土安全部全面暫停實施行政令。
移民是美國強大的基礎之一,美國向來以最多接受移民,最能為移民提供發展空間,也最能在文化上容納移民而自傲。但這建立在價值觀大熔爐的基礎之上。當大批不同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移民來到美國,他們也在撕裂著美國傳統的工作觀、家庭觀與宗教觀。美國這個大熔爐就面臨著一個誰改造誰的問題。
提出“文明沖突”論的美國學者亨廷頓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美國人國民身份高于其他身份的忠誠純粹度開始下降。多元文化主義沖擊了美國信念,蘇聯解體降低了國民面臨威脅的凝聚力,加上外來移民引發的語言和忠誠度下降,沖擊著18世紀末美國剛建立時的盎格魯-新教文化及自由和民主的政治信念。
美國是多元的,但這個多元以一元為基礎。在美國總統的標志和硬幣上都印著這樣一句箴言——“合眾為一”,這就是美國政治的基本準則,多元化絕不能損害這個準則。特朗普所代表的群體有著明確的目標——確保“美國第一”,而這個第一首先就是要靠“合眾為一”來實現的。
從特朗普的身上可以看到小布什的影子。“9·11”事件發生后,小布什的新保守主義展現出其進攻性的一面,即在進攻中將美國的民主傳向世界,改造穆斯林,戰勝恐怖主義。為此,小布什甚至用了“十字軍東征”的比喻。這種建立在新保守主義之上的反恐戰略無疑導致美國走向了一個極端,其結果是在中東留下爛攤子,美國的國際聲譽也下降到了冷戰之后的最低點。
奧巴馬上臺后開始矯正小布什的極端,但他領導的改革,又讓美國開始變得更像一個歐洲福利國家。他關心的是普遍的窮人、普遍的福利。但其所作所為被美國保守力量視為從根本上改變著國家賴以生存、強大的動力源。
特朗普入主白宮是對此強烈反彈的結果。他更關心確保美國的“純潔度”,盡可能減少那些依賴美國福利生存又無法被大熔爐改造的移民。
特朗普一定會比小布什走得更遠,即使他是從高筑國內圍墻著手。這不只是由其本人的政治觀所導致的,也是由美國社會的分裂所決定的。這一分裂就像是一道90度的懸崖峭壁,根本沒有中間道路的生存空間和政治調和的回旋余地。這場圍繞著美國道路的激烈爭斗,最終成為一種政治選擇對另一種政治選擇的“校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目前圍繞特朗普行政令出現的混亂局面正是美國社會兩極化的反映。引發世界擔憂的是美國國內會否出現更激烈的反移民浪潮,這將加重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尖銳對立,并把由此出現的緊張擴散至全球,引爆更瘋狂的沖突、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