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喜姣
【摘 要】實踐育人模式的探討,是對高校育人方式方法的完善,也是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作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高職院校實踐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 實踐育人 工作機制
實踐育人模式的探討,是對高校育人方式方法的完善,也是推動學生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應始終把育人作為第一要務,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充分把握新時期育人工作的新特點,結合專業實際,創新實踐育人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以人為本,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90后的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自我教育能力相對較差,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且不同年級不同層次不同情況的學生遇到的問題又有差別。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可采取問卷調查、訪談、師生見面會等形式,準確了解和認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并結合大學生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性健康知識的講座,組織學生參觀實訓基地和企業,請技能名師來校講學的辦法,讓學生增強在大學的學習、生活的信心和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將來就業目標的認知。學校要拓展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加大畢業生的就業前心理輔導工作。同時,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主題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在企業和社會活動之中,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討實踐育人管理新模式
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工作是全方位的。學校要積極構建“三全育人”體系,要求教師、輔導員、學生全員參與,實現學生從入學第一天到畢業離校的全程輔導,從思想、學習、就業、心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關注、關愛與支持。同時,努力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與統一,從學院領導至普通教職工都必須投入育人工程,以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創新大學生管理模式
學生管理模式的合理程度和學生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學校的學風與和諧校園的建設,而且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高職院校應創新工作思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著力整合人力資源,以學院黨總支部書記牽頭,輔導員為責任對象,學生干部為主線,各班班干部為基礎的分層管理的模式,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1.班級督導制。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院領導可分別蹲點各班級,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專業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解決專業問題、人生成長和心理情感以及人際交往、娛樂活動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提供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同時對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
2.實行輔導員助理制度。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輔導員助理工作,協助輔導員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學習顧問等工作。輔導員助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增加了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還拉近了輔導員與普通學生之間的距離,架起了師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橋梁。
三、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提高實踐育人的實效性
實踐育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增強實踐育人的實效性。
(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要將課堂理論教學、模擬仿真教學及實境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二)強化校內外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從剛入校的軍訓生活到校內外的各類活動,都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途徑。如:以主題班會、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義務勞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大學生勤工儉學等活動開展的熱愛祖國、奉獻社會、感恩、文明禮儀、珍愛生命等主題教育;以能力為導向,提高專業素質為目標的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等,既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有利于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加他們的社會閱歷、職業閱歷,并提高大就業競爭能力。
四、狠抓隊伍建設,為實踐育人工作提供人才保證
(一)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和本職要求。確定輔導員以專業化教育作為前提,實現教育的職業化,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學術研究能力,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證。
(二)加強大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上,首先是嚴格把好干部選拔關。其次是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如通過文書寫作、演講、禮儀和計算機的操作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再是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主體性,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教學及社團活動,參與相關制度的制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呈生.創新實踐育人模式,推動學生工作科學發展[J].中國科技教育,2011(03).
[2]林木明.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實效的思考[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7,5(2):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