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江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產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社會上的各個領域都在對相關的技術和方法以及模式進行完善和升級,以此來實現相應產業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方法進行相關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質量;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4-0135-02
眾所周知,圖像的質量效果在電視新聞的呈現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電視新聞通過對圖像的相應的新聞和場景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攝像者的拍攝水平和效果影響著電視新聞的畫面質量。攝像記者對于影調、光影、形狀和線條等元素的調和,會直接決定新聞的生成效果,這種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應該加強對電視新聞的重視。
1 電視新聞攝像的主要特征研究
眾所周知,圖像是電視的生命,要想制作一個成功的節目,就必需先做好相關的畫面,對畫面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雖然電視新聞的拍攝地點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相比較其他的電視節目,其仍具備一些特色的品質。首先,現場感較強。電視新聞的畫面感強主要是由于新聞的實效性來實現的,新聞的最大特點就是及時性[1],因此,在進行電視新聞的圖像捕攝的過程中,相關的人員要能夠進行及時的現場拍攝,尊重客觀事實,準確地反映現場的實際狀況,而不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去對其進行過分的雕琢而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其次,電視新聞的拍攝應該要具備完整性。由于電視新聞是在對一件事情進行攝像和記錄的過程,無論事大事小,都應該能夠反映出一個完整的事件,即便通過后期的視頻剪輯,我們也需要保證其具有正常的發展順序,具有清晰脈絡,而且具有完整性。最后,電視新聞應該具有客觀事實性,由于電視新聞是對生活中的真實現象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記錄的過程。因此,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即便畫面的連續性較差,即便畫面的質量有些欠佳,我們依舊要選擇將它真實還原,而不能夠對其真實性給予縮減和減弱。
2 影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攝像者主觀意識和心理活動
電視新聞拍攝者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拍攝畫面的質量和效果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拍攝記者并不能夠在拍攝的過程中找到真正拍攝新聞的使命感,其帶著一種定勢的思維去進行拍攝,對于拍攝的新聞事件、以及反映問題的角度,都過于僵化。這嚴重限制了新聞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2.2 攝像者的攝像技巧
除了拍攝者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拍攝技術的影響,攝像的技巧也會直接對攝像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響。攝像者對攝像機的擺設角度、對于攝像機的移動速度以及攝像者對于攝像機的畫面填充度設計都會對畫面的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2.3 攝像環境的客觀因素
除了以上攝像者的主觀因素外,攝像環境等客觀條件也會影響拍攝的質量和效果。由于新聞拍攝本身就是在將一些突發情況的現場進行記錄,因此,相關的拍攝人員有時候為了能夠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面對錯綜復雜的現場環境,很難對現場拍攝的畫面給予高標準的調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壞了拍攝的效果。
3 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方法和策略
3.1 革新傳統的攝像思想和攝像觀念
首先,攝像記者要能夠具有一定的參與意識,能夠將生活中的新聞進行有效的拍攝,主要依靠拍攝記者能夠識辨出生活中的有效和有趣新聞,對社會的生活投入更多的關注度,能夠帶有一顆責任心,去站在社會的一個新角度,去看待所發生的問題,并且通過這種觀察,還能夠引起深度思考,不斷將個人的態度和觀點給予充分的表達[2]。
其次,我們所要采訪的目的是為了對素材進行最好的挖掘,通過尋找新聞,能夠有利于攝像記者的思維轉變。在實際的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都在上映,但是它們的收視率卻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主要是由于新聞拍攝者的觀念過于呆滯和落后,在做新聞節目的過程中,不注重大膽思想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因此,我們應該轉變這種觀念,積極地去將傳統的守舊思維進行合理的揚棄,從而找到一個新的角度和一個新的拍攝手法以及一個新的表達形式去對新聞進行記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凸顯出新聞的意境深遠。
再次,新聞攝像者的拍攝的主角意識比較薄弱,多年來拍攝過程中,攝像記者一直都是被動的等待新聞,在工作的方式上采取了一種比較被動的方
式[3],不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獨立的思考和獨立判斷,這種觀念嚴重的影響著電視新聞的拍攝質量。攝像記者應該對此問題給予高度重視。攝像記者要能夠樹立比較鮮明的主體意識,不斷的增強社會的責任感和工作的積極性,在新聞的拍攝過程中,尋找到主動權的位置,對于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給予有效的分析和拍攝,將思想上的惰性給予有效的
消除。
最后,新聞工作本應該是一創新性比較強的工作,相關工作著在進行此項工作時,應該能夠充分的意識到標新立異的重要意義。新聞攝像者應該對新鮮的實施進行鏡頭捕捉,將一些思維目標和思維方面進行轉變,站在更高和更新的立足點和角度對相關的節目給予拍攝,這樣才能夠拍攝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
3.2 不斷對相關的攝像技術進行優化和完善
首先,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意識到攝像的構圖力度也會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畫面,新聞拍攝者對攝像物體的構圖會對整個電視新聞的節目有著很大規律性的影響,畫面的比率、畫面的結構都能夠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來記錄事件發展的進程[4],從而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相關的新聞拍攝者在拍攝物體的過程中,應該能夠充分的意識到布局和組合的重要性,在構圖和布局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而將其中的規律性給予總結,從而提高電視節目的清晰度,將新聞的主體給予更為全面和深刻的體現,保證畫面的拍攝視角和拍攝比例,以最好的角度與將典型實踐的發展過程給予展現。在進行新聞場景的拍攝過程中,新聞拍攝者需要根據布局的三角形原理來進行機位的布置,根據實際的拍攝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內反射鏡頭能夠從細節處更好地將新聞人物的形態進行反應,而外反拍鏡頭能夠記錄人物之間的交流過程,定位鏡頭可以對新聞的環境背景進行記錄。攝像記者要充分的了解三腳架的性能,對中心機位、進行機位和角度的調整,這樣就能夠保證鏡頭和畫面的穩定。
其次,要確保攝像畫面的平穩度。電視的畫面在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變化,其移動和變化的角度和速度直接影響畫面的穩定程度。這對于電視新聞的影響非常嚴重。畫面鏡頭的間歇性搖晃以及不規律的擺動都會損害新聞節目的質量。因此,進行拍攝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強化。運輸拍攝相機的速度也會對攝像的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拍攝者要能夠保證畫面的節奏的穩定,如果拍照結構和畫面轉變節奏不夠穩定,就會造成鏡頭在起落的過程中給觀眾產生眩暈的感覺,影響了攝像的拍攝質量。在拍攝的過程中,拍攝記者要能夠嚴格控制起落鏡頭的速度,加減變速時,也要使其趨于平緩,切忌出現起落不定、忽快忽慢或者跳躍過快的拍攝畫面。
3.3 有效提高攝像者的攝像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拍攝人員應該能夠對相關的拍攝技術和定位技術的操作給予更為熟練的掌握,在日常的生活中對相關的操作技巧進行專業并且有效的訓練,這樣在拍攝的過程中,才能夠對位置的靈活度進行后轉變,從而有效提高新聞畫面的充實度和效果[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攝像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整個電視新聞的拍攝效果,進而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產生更大的影響,而通過對以上文字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影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將問題給予糾正,將其中的技巧給予強化。我們可以通過革新傳統的攝像思想和攝像觀念不斷對相關的攝像技術進行優化和完善,有效提高攝像者的攝像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等多種途徑給予完善和優化,進而為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欣鋼.我國醫療改革的媒介話語生產[D].上海:復旦大學,2012.
[2]李鐵峰.新時期如何提升電視新聞攝像師的編導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4(17):54.
[3]章海燕.“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電視新聞報道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4]李興明.電視新聞中關于其攝像技術及技巧的分析[J].科技傳播,2012(12):1-2.
[5]盧少峻.影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幾個關鍵因素[J].新聞研究導刊,2014(7):7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