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輝
摘 要 政風行風類廣播節目經過10多年發展,面對外部形勢急劇變化,內部提升相對緩慢,如今轉型已經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面對轉型壓力,有人選擇固守,有人滿懷疑惑,也有部分省市電臺開始勇敢探索,作者結合佛山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民生直通車》探索的經歷,提出轉型的一些思路,包括不忘初心,節目手段實現媒體融合,節目內容重視公共政策與民生,整合外部資源加強節目監督能力等。
關鍵詞 媒體融合;政民互動;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4-0143-02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舉措。中央紀委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強化紀律約束,強化執紀監督,強化查辦腐敗案件,突出反腐敗主業。從省到地市,國內一些省市紀委監察部門將原先政風行風進行了轉移,例如廣東就將紀委糾風職能轉移給直屬機關工委負責推進,例如河北省秦皇島市則轉移到市政府糾風辦主管,還有的地方將這項職能轉移給了行政服務中心。很多節目負責人擔心,紀委不直接主管這項工作,受監督單位會不會不重視?節目影響力會不會打折扣?對節目組來說,這是一個顯性改變。民生熱線存在的基礎在于發揮媒體監督,就是要對事件的追蹤,追求事件真相,在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監督只會加強,不會削弱,無論是紀委還是其它黨政機構,對于媒體監督都難以置身事外,從佛山的情況來看,雖然還在職能轉變的過度階段,有一些適應過程,但是整體的監督力度并沒有削弱,佛山市直機關工委派出了專職副書記負責這項工作,對于行風熱線節目中群眾反映的問題都會安排部門進行處理、回復,并且對行風評議工作進行了統籌創新。
1 兩項改變才是真正的挑戰
民生熱線最初風靡全國的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服務的滯后性,二是信息渠道不通造成的信息不對稱。這兩方面近年來都出現了長足進步,目前全國各級政府都在推進“減政放權”的改革,行政效能得到普遍提升,例如佛山實施了“一門式”“一網式”行政改革,市民辦事更加方便、透明,之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得到根本轉變,尤其是“一網式”改革實施后,市民通過網上辦事大廳就能自助完成各項服務,原本的行政窗口服務機關作風問題已經非常少見;第二個轉變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市民溝通投訴的渠道出現了重大改變,例如佛山不僅僅有全市統一的平臺12345熱線,各職能部門自己也開通了微博、微信或者客戶端,接受市民投訴,而廣播主導的政風行風熱線在這一波大潮中,渠道作用無疑被弱化。
這兩項改變都對行風熱線的群眾基礎造成較大影響,也是致命的影響,如果我們還專注于市民投訴反饋,節目形式仍然是電話接熱線的單一形式,節目內容還停留在個案投訴階段,與部門的互動也只停留在投訴、回復或者領導上線階段,政風行風節目恐怕難以為繼。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佛山電臺今年在學習國內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做了幾項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 融媒環境下廣播政風行風類節目轉型的四個維度
佛山政風行風評議工作重點圍繞改進作風和促進民生展開,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為重點評議單位,佛山電臺針對四個單位的工作職能,在推進評議過程中,我們從四個維度探索政風行風節目的轉型。
2.1 不忘初心,緊扣民意抓行政效能
佛山市直機關工委明確了今年評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推進本單位作風建設情況;治理庸政、懶政、怠政等問題,切實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情況等。并明確要組織行評團到4個重點評議單位窗口,對管理和服務對象進行調查走訪,并將網上調查問卷和走訪結果反饋給被評議單位。
行風評議的初心就是要聽民意解民憂,促進政風行風,本次行風評議抓住這一核心要點,在之前通過佛山電臺公共呼叫中心電話收集市民反映的線索之外,特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和記者一起進行暗訪。與之前接聽市民電話不同,我們代表、委員帶隊進行的暗訪更加注重具有普遍意義的民生問題,例如一些局部區域環保投訴為什么久拖不決,當中所牽涉的是環保部門層級管理、區域管理造成的基礎執法人員怠慢問題;生活用水安全隱患可能是因為供水企業管理體制當中分散而造成;教育托管服務不足可能是未來家長最關注的核心議題等,這些都是在本地局部區域內影響到市民生活的問題,當中也確實存在基層工作人員服務欠缺問題,職能部門及時發現并進行整改,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機制上進行相應的調節。佛山電臺除了日常的周播節目《政風行風熱線》外,今年參與此次重點評議的四個部門環保局、科技局、水務局、教育局共收到市民投訴、建議超過2 000條次,目前相關職能部門已經逐條回復整改,涉及具體責任人的也進行了相應處理。在回訪的過程中,滿意度超過了90%,“民意”的訴求得到回應。
2.2 互動方式突破播出平臺,實現全媒體融合
佛山電臺近年來大力推進媒體融合,已經初見成效,播出方式已經實現音視頻、圖文一體化,播出渠道不僅包括傳統廣播,已經延展到“兩微一端”,佛山電臺今年更為了《民生直通車》欄目打造了全新全媒體直播室,具備音視頻、圖文直播、多渠道多角度互動等功能。
為了做好今年的行風評議工作,《民生直通車》節目組進行了策劃,啟動了全媒體直播室,利用“946民生直通車”節目微信公眾平臺、網易新聞App“直播佛山”,將廣播搬到手機“熒幕”上。大家不再僅限于“聽”節目,還可以“看”到節目,直播平臺具備即時評論功能,大家可以邊聽邊看邊寫點評,甚至還可以就某個熱點問題,和其他網友展開討論,這種方式在第一期市環保局局長帶隊上線節目的時候,一個小區居民將我們的直播網頁接入他們的業主微信群,視頻、廣播同步互動,業主們反映的問題在視頻直播過程中引起了環保局領導高度重視,對于當中反映的久拖不決的問題,已經在考慮科學的解決方案。四個職能部門領導帶隊上線期間,在佛山電臺946民生直通車微信平臺、網易新聞客戶端兩個平臺上視頻直播觀看人數平均都在4萬以上,四個職能部門上線,總共有將近20萬人次的觀看記錄,這在傳統廣播之外的視頻閱讀對于擴展評議的參與度具有重要作用。
2.3 評議結果利用“互聯網+”,完善反饋評估
機制
之前的評議,節目對聽眾的反饋就是部門對所有收到的市民意見進行回復,這種方法保證了每一個聽眾問題都得到答復,但是聽眾對回復是否滿意,我們并不能評估,因此,今年的評議過程中,我們利用佛山電臺現有的工具增加了兩項反饋機制,一是通過微信平臺組織聽眾滿意度投票,就是在每個部門上線之后,請聽眾到微信平臺“946民生直通車”進行投票,四個職能部門投票數都在1萬人次左右,滿意度最高的市科技局在95%,滿意度最低是水務局大約是85%;二是利用佛山電臺公共呼叫中心電話,對部門節目直播過程中和前后一周提出投訴、建議、意見的市民進行全數據回訪,明確市民對職能部門回復的滿意度,不僅確保市民訴求件件有回復,也從中測試市民對回復本身的滿意度。這樣的措施,保證了部門對市民意見不能走過場。
2.4 評議過程引進新的資源,強化問政和服務
功能
政風行風評議經過十年發展,媒體傳播環境、市場環境都出現了巨大變化,如果《民生直通車》承辦的行風評議仍然按照原來的路子走下去,將面對較大的局限。行風已不再是以往人們認識的“出現了錯誤才找行風熱線”,而是受眾對各個行業作風的主動參與和監督,我們今年做了重要嘗試就是開始引導行風評議在觀眾具體個案的同時,特別強化問政能力。
出于這樣的考慮,《民生直通車》節目首次嘗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參與評議,此次一共邀請了8名代表、委員,他們來自佛山的各個行業,但是都對部門有較深刻的了解,平時也進行了想要的調研工作,我們在節目前期暗訪時,與代表委員一起,共同收集線索、商議調研路線并具體走訪,出現了兩個效果,一是我們突破了瑣碎的個案,而是關注涉及面更加廣泛、具有一定高度和預見性的話題,例如涉及環保問題,我們就發現部分區域基層環保執法存在問題,教育則關注到學生家長特別在意的午休問題,水務方面則提出了部分區域居民用水安全隱患問題,這些都是涉及面較廣的問題,可能不是一時一地某一個人部門工作人員存在作風問題,但是部門所主管的業務中,存在影響面較廣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較大群體的市民;二是參與節目的代表、委員不僅僅是在參加節目就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們會將在節目中收集的信息,進一步核實調研,擬出相應的議案、提案、建議,提交人大、政協,作為代表履職、委員參政議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