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芳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被賦予新的內涵,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從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善用問題引領合作學習、給予時空促進合作學習和教師引領增強合作學習等四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A-0022-02
經歷十多年的課改反思,筆者認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是能夠彰顯人性的學習方式,也是能凸顯學生個性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能體現現代人必備的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地開展合作學習,能夠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究有機結合,使數學學習步入靈動的層面,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素質獲得協調發展。本文筆者就如何優化小組合作,提升學習質態作出探討,以饗讀者。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不只是形式的保證,更是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習,促進群體智慧的交互。因此,科學合理地組建合作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既要關注學生的群體相容性,更要關注群體成員之間的互補性,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和知識儲備狀態等眾多因素;同時,還得結合班級實際,科學地確定人數,明確組員的分工和具體的責任,只有這樣的精細組建,才能使每一個成員學會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事不同的活動體驗,從而實現學習的互補。
(一)互說二人組
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要求學生相互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學習思考的結果,作業相互評價等。因此,為了更好地掌控教學的走向,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反思,教師應恰當地建構二人互說、互評小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同伴的學習狀態。這種構建互說二人組的過程,既是一種相互了解的過程,又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組建二人小組,讓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圓、交流自己對圓的初步感知、交流自己畫圓的方法以及自己課前查閱資料中的學習感悟等。二人的交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把同伴的學習方法傳遞開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的不足,進而虛心學習這些好的方法,讓課堂學習更加科學,更加有趣、高效。
(二)互動四人組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構建互動學習四人組有利于發揮群體的智慧,促進學生思維的跟進,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合作探究的活動。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組建互動學習四人小組,然后,引導小組成員解讀主題圖,成員間的互說、互議能夠使例題的基本要義得以呈現,并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表象。其次,小組成員嘗試寫出自己的算式,觀察算式,形成初步的感悟。第三,小組成員相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交流感受,進而形成合力。此外,讓學生建構48×4+52×4=(48+52)×4,理解這個算式的基本意義,形成一種朦朧的感知。第四,指導小組成員創造類似的算式,再組織小組內交流(學生會列出形式多樣的算式,有數字的算式,有文字表述的,有符號表示的等)。緊接著每個小組成員紛紛交流自己寫出的算式的意義。至此,學生就能夠較為清晰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精髓,為大組交流、學習展示提供厚實的基礎,形成了強有力的感知保障。
由此可見,有效的小組合作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有效地發揮探索性,彰顯學習的個性,讓學生的團隊意識得以增強。同時,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思考與創造的意識也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并有利于有效學習平臺的構建和高效課堂的打造。
二、善用問題引領合作學習
問題是教學的紐帶,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抓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營造問題的氛圍,科學設計典型問題,引領小組開展合作探究,促進小組集體智慧的迸發,從而使數學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更具清新氣息。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教師可以模仿例題設計一些練習,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新知。“林老師計劃用30元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鹽2.5元/袋,糖4.5元/袋,礦泉水2元/瓶,牛奶4元/包……請設計一種購買方案,最少要買足2樣用品,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案又多又好,并附有清晰的計算過程。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對學習的關注,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樣,在這種問題的引領下,小組合作的意識也會更濃,每一個成員的學習投入也會隨之增強。小組成員在積極思考這類開放式的問題時,思考問題的視角會不斷地開闊起來,思維的碰撞也會逐漸增強。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引領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會更有目的性,也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潛能,實現智慧的交互,既能促進數學學習的深入,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還能規避學習惰性思維的產生,讓數學學習閃爍創新的色彩,凸顯個性的光芒。
三、給予時空促進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要有充足的時間保證,也要有適度的空間支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保證合作探究的質量,教師應考慮好時間和空間的因素,讓學生有充滿想、做、議等活動的機會,從而讓小組合作更具智慧,更有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比的基本性質》時,首先,教師要組織合作小組進行回憶并思考,看到本節課的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其次,讓小組成員相互敘述“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探究二者的共同點,提煉出兩個性質中最基本的內容。第三,指導小組成員相互敘述分數、比、除法三者之間的關系,理解透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第四,組織成員間猜想匯報,學生會根據前面的內容進行梳理,自然而然地遷移到比的知識中來,由此比的基本性質就會在不經意間獲得突破。最后再通過小組成員的互說、互評,使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更好地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感知,這樣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認知的科學建構,也使得相關的知識成為鏈條,形成體系。
從上面的安排來看,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自由合作的空間,那么有效的合作學習就成為一句空話,那樣的小組合作就會流于形式,既不能改進教學的現狀,又不能促進知識的理解。因此,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促進合作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教師引領增強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確定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在學生數學學習中的潛在作用。為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教師應做好引領,做好必要的指導,還要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評價指導工作,只有科學地進行干預,才能讓合作探究更務實,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才智,進一步開拓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
例如,把“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機制引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之中,就能實現師生、組內生生之間、組外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讓數學學習成為一個巨大的合作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教師的有效指導就會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積極,進一步增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形式,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創新意識的重要舉措。教師要善于謀劃小組合作的形式,給予最佳的合作探究機會,營造更為和諧的空間,讓學生們快樂合作、勇敢合作,并使之成為有效學習最完整、最合理、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合作學習的質態。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