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健

【摘要】本文結合小學一、二年級識字教學實踐,圍繞課堂教學模式、識字實踐活動和識字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與探索小學低年級智慧識字教學的多種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智慧識字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A-0031-03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會認”和“會寫”兩種要求,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會認漢字3000個,會寫漢字2500個,其中低年級要求會認1800個,會寫800~1200個。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實際教學操作上,就是要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低年級”,并把它作為全面提高識字教學質效的重要突破口。為此,我校語文課題組以小學低年級智慧識字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圍繞課堂教學模式、識字實踐活動和識字教學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展開了實踐研究與探索。
一、“以生為本”,探索行之有效的智慧識字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由于教學對象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生為本”,注意按照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合理安排與之相適應的識字策略與方法,體現出教學的智慧。小學低年級可以細分為一、二年級,處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存在年齡特點不同,其認知特點不同,學情不同,教材特點不同等差異,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所遵循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也不盡相同。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語文課題組在教學研究與實驗過程中,探索出兩套行之有效的低年級智慧識字課堂教學模式:一年級的“激趣識字—教授識字方法—游戲檢測—拓展延伸”,二年級的“課前預習—合作識字—拓展延伸”課堂識字教學模式。
(一)一年級“激趣識字—教授識字方法—游戲檢測”課堂識字教學模式
學生步入一年級,不少教師往往會把學生當成一張“白紙”,這種做法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高效的教學方法嗎?語文課題組對此進行了立足于本年級學生識字基礎的學情了解,結果發現,學生大部分都有識字基礎,他們掌握了兩三百字基礎漢字的讀寫,但處于機械記憶或無意識記憶的狀態。針對這一學情特點,課題組在一年級確立了“激趣識字—教授識字方法—游戲檢測”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探索。
1.第一環節:激趣識字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對學生識字提出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教學貴在激發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激趣引入,調動學生識字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創設情境激趣、運用多媒體激趣、設置懸念激趣、游戲競賽激趣等,這些教學方法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化無意識的被動識字,變為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2.第二環節:教授識字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階段要重視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使學生在識字上有不竭的動力。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生要掌握它,不僅要分別識記其音、形、義,同時還要建立這三者的緊密統一的聯系,即能見形而知音、義,聞音而知義、形,知義而能寫形,最后達到會讀、會講、能寫、能用的程度。因此,教師把握不同漢字音、形、義的特點,通過有效的識字方法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特點,語文課題組有的放矢,分別進行基本識字方法的教學。
(1)看圖聯想、會意識字法
一年級識字教材以象形字和會意字為切入點,針對象形字和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教師采用“看圖聯想、會意識字法”讓學生通過看圖聯系、觀察思考,找到圖畫與字形、字義上的聯系,加深對漢字的識記與理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形近字比較識字法
中國漢字中形近字的特點是:輪廓相似,大同小異。根據形近字的輪廓、結構、筆畫,我們通常引導學生學習增減筆畫、基本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形聲字換偏旁等方法進行識記;采用“讀字看圖(或聯系生活實際)—看字比形—識記生字—理解意思”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理解形近字的異同,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在學習“喝”和“渴”時,學生可以“看字比形”,重點觀察、比較這一對形近字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形象感知“渴”“喝”偏旁部首和字義上的聯系,從而強化學生們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
(3)歸類識字法
歸類識字法通常分為偏旁歸類識字和結構歸類識字。偏旁歸類識字即把同一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以便理解形旁的意思從而識別生字。如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4》的教學:“小朋友,這些字都有蟲字旁,蟲字旁跟什么有關系呢?(蟲子、動物)三點水跟什么有關?木字旁呢?”教師小結:有些字可以根據偏旁知道它跟什么有關,這是一種典型的偏旁歸類識字法。
(4)編順口溜識字法
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喜歡讀兒歌、念童謠,順口溜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識記特點。根據漢字的音形義等構字特點,教師可以把生字編成一個個順口溜,使之易讀、易背,促使學生們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些生字。
(5)猜謎語識字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于未知的東西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猜謎語也是學生在幼兒時期常跟父母玩耍的游戲之一。教師可以根據構字特點,把一個個生字化成趣意盎然的字謎,如“有水能養魚蝦;有土能種莊稼;有馬能行千里;有人不是你我(也)”和“一口要掉牛尾巴(告)”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更主動識記生字,又讓他們通過謎面指示,加深對漢字音形義的識記理解。
以上是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較常用的基本識字方法,只是作為一種基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掌握,旨在“拋磚引玉”,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懂得針對不同的生字,靈活運用或創新識記漢字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效果。
3.第三個環節:游戲檢測
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鞏固識字效果,也是識字教學較為重要的環節。教師將游戲引入此環節,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游戲檢測方式有:摘果子、找朋友、送信、奪旗等,旨在檢測學生對新教授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闖關、變魔法、繽紛樂園大比拼等,則旨在鞏固舊知,檢測新知的階段性識字訓練、歸類練習、綜合訓練,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二年級“課前預習——合作識字”課堂識字教學模式
智慧教育“以生為本”,生本教育體系的方法論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做后學”與“先會后學”相伴相生,全身心投入的“做”有可能使學生直覺地、感性地、綜合性地把握對象的內部和外部聯系,把握對象的本質。先學后教,不教而教,其帶來的效益就是可以“以學定教”。“教”不僅是由知識本身性質決定的,同時也是由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決定。在學生先學的同時,教師可以清楚、冷靜地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教的內容、方法的選擇。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都能認識約1500個常用漢字,能識記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和偏旁部首,掌握基本的識字方法,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基于“生本教育”方法論的指引,課題組確定了二年級“課前預習—合作識字”課堂識字的教學模式。
1.第一環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就是教師在課前根據教材內容,有目的地安排預習或課前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或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和途徑預習生字詞,為課堂教學做充分準備。在教學實踐研究中,教師布置預習活動遵循三個原則:根據教材有的放矢、具有實踐性、尊重學生喜好。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7》的教學,通過預習活動的布置,不僅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思考如何巧妙地記住課文中的生字詞,還讓學生們收集文中小動物的圖片,通過剪貼、畫寫,做成圖文識字卡。在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6》反義詞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布置學生們巧妙地根據反義詞的特點,制作了反義詞識字轉盤等。這樣目的明確的預習任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們享受到了用心智主動識字的樂趣,初步聯想類推的識字方法,提高了識字能力,并完成了初步學習感知的第一層次學習。
2.第二環節:合作識字
合作識字分為兩個階段:自主合作交流分享和整理、小結、提升。課題組的做法是,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其搭配充分考慮每個小組均有不同層面的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交流——全班展示分享的形式,給予學生們交流、解說、展示的時間和空間,既讓學生們充分交流在課前預習中的所學、所思、所獲、所感……同時也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前期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的方法與策略:①學生能夠自己掌握生字詞的,教師不教。②教師的“導”體現在學生對較難生字詞的識記、理解的偏差,以及在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生字音、形、義和識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小結、提升和拓展,從而在學生已有充實認識的基礎上把所學系統化。③教師的“導”,還要注意學生在識字學習交流過程中的“共同點”“閃光點”和學習“難點”。在學生合作學習中以學定教: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包括已知、未知)的基礎上,歸納學生認知的共同點,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突出學習的重點,通過訓練點的拓展,識字方法的總結提升和識字方法的遷移運用等教學策略,創造條件,轉變方式,給予恰當又不過度的引導,從而突破識字難點,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教師識字教學的智慧。
二、形成一系列開放性識字實踐活動形式,將智慧識字向課外延伸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識字實踐活動,形成一系列開放性識字實踐活動形式,將智慧識字向課外延伸。這也是教師開展智慧識字研究,學生智慧地學的途徑與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向課外拓展識字途徑
1.利用電視、廣告及街頭標語識字。課題組重點讓學生做好記錄,再拿到班級里與同學交流。
2.閱讀識字。每天教授新課時,教師們都會組織學生讀課本,注意圈畫、積累不認識的字,并通過請教別人、猜一猜、查字典等方法識記生字。
3.利用好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展示臺”,開展實踐活動,如“讀感興趣的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展示自己的旅游照片,結合收集到的旅游簡介做一次小導游”等,通過趣味十足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開展課外識字活動。
(二)讓特色假期實踐作業成為學生們進行識字活動的樂園
語文課題組實驗一年來,教師對寒暑假作業進行一次大膽改革,打破以往一本假期練習作業枯燥而無趣的形式。教師立足于“智慧識字”這一主要內容,以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為原則,設計了別具一格的假期作業。例如:
五、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一次外出實踐活動。
溫馨小提示:在活動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記住字形,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字義。比如:運用老師教給的識字方法認識新的生字寶寶,如查字典、詞典;運用網格搜索了解字義和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看誰識的字最多,方法最巧妙哦!
特色假期作業讓學生們從應試教育題海練習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既拓展了視野,又找到學習的快樂,鍛煉了各項綜合能力。
(三)利用傳統節日或特定節日為主要識字活動的載體,開展主題識字實踐活動
在新課標“大語文”觀指引下,教師組織識字教學活動時,不僅想引導學生擴展識字的途徑,增加識字量,還要充分利用中華傳統節日或者其他特定節日,開展主題識字實踐活動,著力于讓學生了解中華的民俗,關注社會大事,如分別以春節、中國東盟博覽會等為主題開展主題識字活動。
三、構建智慧識字教學評價體系
(一)制定智慧識字教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智慧識字教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展示教師“教”的效果和學生的“學”效果,呈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導課題組教師“以生為本”,智慧、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如右邊表格所示。
(二)搭建形式多樣的學生評價展示平臺
一是建立識字袋,組織學生舉行識字成果展。
二是課外識字交流課。組織識字交流課,圍繞不同主題,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成果,具體做法是: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交流識字數量的多少—評選“識字大王”—拓展運用,讓學生利用課外所學生字說話、編故事。
3.結合學校競賽活動,滲透智慧識字的實踐研究,展示學生的識字成果。
(三)實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在整個“智慧識字教學策略和研究”的實驗過程中,不管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實踐活動,教師均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有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專家引領;學生的實踐活動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家長評等多元化評價,讓師生得到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評價,從中得到提高、懂得賞識、共同成長。
經過兩年的摸索實踐,語文課題組通過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開展開放性識字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營造了寬松、活躍、開放式的課堂識字氛圍和識字環境,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讓學生的識字學習充滿了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識字充滿了興趣,形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范曉紅主編.當代教育家教育智慧.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2]羅小娟,趙復查主編.語文教學智慧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3]金明春著.教師如何構建生動教育的教學模式.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