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偉
摘 要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在電視媒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很好的處理文字、聲音、圖像等要素,并將它們有機地整合起來,對新聞事件發生時的情境進行再現。作為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人,要想使新聞專題節目更加形象和生動,就必須對它的特點與發展方向有著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挖掘和剖析新聞事實,使觀眾能夠在第一時間更加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
關鍵詞 電視新聞專題;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4-0138-02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撲面而來,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人們的視聽。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受眾更加渴望獲得高質量的信息,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用過硬的能力對新聞事件進行處理,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質量,為受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專題節目。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依舊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發展,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更好的發展[1]。
1 當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存在的問題
1.1 時效性不夠強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加迅速,這對新聞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欄目既需要具備高質量,又必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時效性就會失去很多受眾。新聞專題節目的制作往往需要新聞工作人員深入新聞現場進行調查,后期還要進行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的處理,這些流程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使得新聞專題節目本身的時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1.2 新聞敘述缺乏特色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其敘事結構往往呈現出線性平鋪的特點,對于細節的描述和分析,吸引受眾的亮點不多,觀眾很難在節目中看到能夠使其產生心理觸動的細節,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敘述缺乏特色導致其吸引力不夠強[2]。
1.3 觀點不夠多元化
大部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都會邀請業內相關專家或者新聞評論員對某一事件進行評論,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站在新聞與技術的角度,利用專業人員在某一領域的權威,使受眾產生更多的信任。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一些新聞專題節目只注重新聞事件的可信度,忽視了從不同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主持人和專家保持一致的論調,抑或主持人事先對事件做出判斷,由專家在技術層面對之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在此種節目模式下,受眾很難看到思維之間的激烈碰撞,久而久之就會對節目產生厭煩心理。
1.4 選題過分追求獵奇
通過觀察近幾年以來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可以發現,部分電視節目為了獲得更多的受眾,從觀眾獵奇的心理出發,往往選擇某些偏激的選題,認為只有獵奇的題材才能更好的吸引受眾,所以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應當更加關注這方面的內容。一些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會融入一些陰森的畫面、奇怪的音樂等題材,導致節目的思想性、教育性大打折扣。
2 電視新聞專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節目策劃與具體實施的協調性不強
近年以來,一些大型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實行策劃負責制,由編導負責編制節目方案,具體內容包括節目的結構、采訪的目標、采訪的問題等內容,除此之外,編導還要負責節目后期的調整與修改;身在前線的記者則需要按照方案做出的要求進行獨立的采訪調查,并及時做好與編導的溝通和協調紅做[3]。在這種模式下,編導的策劃作用日益凸顯,對于節目的把握也更加強,但是忽視了前線記者的主觀能動作用,一些事件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這些在前期的策劃中是無法預知的,因此需要前線記者根據事件的變化做出積極應對。
2.2 欠缺整合重大國際國內事件資源的能力
從近幾年的情形來看,國際局勢呈現出明顯的動蕩不安,一些重大自然災害也時有出現,面對著如此重大的國際國內事件,無論是地方電視臺抑或是中央電視臺,在整合這類事件資源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在爭奪和整合新聞資源方面無法與海外一些知名媒體競爭。
2.3 新聞管理機制不見完善
近幾年以來,電視媒體加強了新聞改革,一些民生新聞大量涌現出來,以往新聞專題節目中往往會出現大量會議新聞的狀況一去不返,一些具有特色的新聞欄目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其形式多樣,趣味性更加濃厚,對新聞專題欄目造成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各個級別的電視臺并未明確界定新聞節目與新聞專題節目的作用、報道類型和受眾,使得很多概念模糊不清,部分電視臺甚至對兩者進行了整合,目標受眾群體不清,節目顯得不倫不類,嚴重影響了節目的質量。
3 電視新聞專題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注重時效性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要想獲得更多的受眾,就必須重視時效性的重要意義,通過時效性的提升增強節目的競爭力。在不同類型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對時效性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些表揚先進單位、先進事跡、先進人物的報道,其表現內容比較豐富,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制作,所以不能過分關注速度,而應當時刻關注政治經濟的新動向,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的動向選擇報道的時機。對于一些重大新聞事件,其發生的很突然,往往結束的也很快,如果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報道,就必須重視報道的時效性,從而使新聞事件盡快傳遞給受眾,使受眾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進展[4]。
3.2 充分利用深度報道的優勢
與其他形式的電視節目相比,電視新聞專題具有穩定的內容、形式與受眾群體,在對事件進行深度挖掘與剖析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這種優勢決定了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適用于深度報道。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反應性深度報道相較于一般消息報道內容更加詳實、生動;其次,分析性深度報道能夠對事件的本質進行揭示,引導受眾對事件進行理性的判斷;最后,解釋性深度報道一般都會對有關事實與新聞背景進行介紹,有利于受眾對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全面的了解。
3.3 精選報道題材
題材的優劣是決定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好的題材可報道性強,有利于對事件進行深度挖掘,自然也就容易受到受眾的喜愛。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入到基層一線,將調研工作做深做細,以便于將好的題材選出來,制作出有思想價值、有深度內涵的新聞。電視新聞專題深度報道具有其他形式的新聞報道所不具備的優勢,使其能夠突出自身的鮮明特性,對于報道典型事件、重大事件、典型事跡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典型事件與典型事跡通常是在某一特定時期涌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這方面的深度報道對于激勵受眾的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5]。
3.4 挖掘主持人的潛力
主持人是節目的關鍵因素,受眾獲得的信息都是通過主持人傳遞出來的,所以必須充分挖掘主持人這一角色的潛力。首先,主持人應當對自己所主持的欄目進行明確的定位,進而對自己的形象做出定位;其次,主持人應當對自己欄目的受眾群體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對他們的心理和習慣進行分析判斷,進而改善自己的主持方式,使之更易于被更多的受眾所喜愛;最后,主持人應當具備主動學習、快速學習的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比較陌生的題材進行準確的把握。
3.5 增強欄目的互動性
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中,其傳播的特點呈現出立體式、交互式的特征,觀眾觀看具有深層價值與豐富內涵的新聞報道,能夠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假如能夠增強欄目的互動性,使觀眾、主持人、記者等角色通過電話、短信、直播、網絡等方式進行互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觀眾,必然會起到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4 結束語
今天,受眾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對節目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專題節目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其性質、類型和不斷地改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必須對節目不斷地進行創新,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從芬.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選題與敘事技巧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2]楊引琴.我國電視法制節目創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
[3]趙夢如.促進當前我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發展的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5(24):80.
[4]胡玲.我國少兒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現狀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
[5]陳爽.媒介融合下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創新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