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糧食統計的范圍由國有糧食企業向全社會糧食行業轉變,但現今階段社會糧食統計數據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統計體系,在進行糧食數據統計抓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統計數據措施,保證糧食統計數據的質量。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全社會 糧食統計 數據質量
當前糧食統計范圍由國有糧食企業逐漸向全社會糧食行業進行轉變,糧食統計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需要落實好相關相關政策,做好糧食統計調查工作,健全糧食統計數據體系,使糧食統計數據工作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實現糧食宏觀調控。現今階段,糧食統計數據工作面臨著很多困境,統計方法不科學,管理體系落后,無法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準確性等,這一系列問題丟制約著糧食數據統計工作的進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提高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質量。
一、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質量中存在的問題
(一)統計數據不完整
相關規定要求糧食經營企業與以糧食為生產原料的飼料企業、工業企業以及養殖企業等,必須向當地糧食行政部門上交糧食統計資料,當前來說所收集到的糧食資料還不能完全反映全社會糧食的整體情況,導致統計數據不合理。
(二)統計數據缺乏真實性
由于國有糧食企業長期處于直管企業,統計的數據反映著企業的運營狀況,也是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可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但是部分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與轉化用糧單位考慮到自身利益,上報的數據與實際存在不符,沒有根據企業真實的運營量核對并上報,只是與上報稅務部門數量相同,通過調查得出,上報的統計數據一般占實際數據百分之三十左右,對糧食的來源以及使用等也無法及時上報[1]。
(三)缺乏監督機制
相關統計法已經實施了較長的時間,因此可以為糧食統計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但現今階段糧食行政部門沒有制定監督部門,也沒有相應的執法人員,也缺乏執法手段。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體系,導致統計數據工作容易存在失誤無法保證統計數據工作正常進展。
(四)統計數據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全社會糧食統計單位缺乏專門的統計人員,而且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統計臺賬、統計檔案等最基礎性的資料也沒有,還有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沒有組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相關配套設施也不先進。統計隊伍中沒有掌握統計基礎知識,購銷存平衡表經常存在問題,而且實踐技能比較薄弱,計算機技術能力還不夠。統計人員沒有積極參與購銷活動,無法了解具體的政策與業務,不能將統計數據與糧食購銷任務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及時分析,無法發揮統計的功能,限制了統計數據工作的有序進行。
(五)糧食統計數據體系不完善
現今階段,雖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但糧食統計數據體系還有待完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通過全面報表制度收集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的難度越來越有難度,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證;還有通過抽樣調查以及重點調查等方法獲得的數據之間的不能夠達到銜接;由于調查方式不全面,存在不規范性,導致隨機抽樣方式過于隨意;定案上報的統計數據缺乏評估體系[2]。
(六)思想意識存在問題
非國有零食企業在上報統計報表方面缺乏思想意識,糧食銷售呈現市場化,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與轉化用糧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實現了糧食供需平衡,因此被得到了高度重視。但企業還存在思想意識方面的顧慮,擔心多征稅,也擔心同行的競爭,不利于經營。因此提供的數據與實際不一致,無法保證糧食統計數據的質量。
二、提高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糧食統計數據體系,改進糧食統計調查方法
糧食統計數據體系與調查方法是糧食統計書序數據信息準確性的保證,因此需要不斷的完善糧食統計數據體系與調查方法。根據糧食的購銷市場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統計數據工作,對于國有糧食企業而言,可以延續采用層層匯總以及定期報表流程,在指標規劃方面應考慮縣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實際情況;對于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而言,才運用全面調查方法的同時也可采用非全面調查的方法。另外可以安排統計人員專門記錄糧食運輸車輛的貨量、品種以及貨源地等數據信息。對轉化用糧企業而言,可以通過轉化用糧企業的產量來分析實際的數據
(二)完善糧食統計數據評估機制
完善糧食統計數據評估機制需要組建質量監督與評估小組,還應制定匯審匯編機制,由專業人員上交報表,參與人員共同協商,達成共識在上報,建立數據質量檢查制與責任追究制度,上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定期對下級部門進行抽查,并且對檢查的結果做好數據統計記錄,對因工作失誤而造成損失應當追究其責任,保證糧食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提高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的質量。
(三)提高統計數據人員的素質
統計數據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對于糧食統計數據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為了確保統計數據工作的正常展開,就要不斷的提高統計數據人員的素質,加大人員的培訓力度,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學習,在培訓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人員的技術實踐能力,其中理論知識包括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檔案知識等,技術技能主要包括計算機相關操作技能,保證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夠接受到培訓,為其建立激勵機制與考核機制,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的結果為人員發放相應的上崗證書,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還可引進社會高素質人才,加強人才的投入力度,為組建高素質的隊伍做準備,只有提高統計數據人員的素質,才可以提高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的質量[3]。
三、結語
糧食統計數據部門應認識到統計數據工作的重要性,保證統計數據的可靠性與準確性,根據當前所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提高全社會糧食統計數據的質量。實現糧食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1]郭麗果,蔡海燕,鄭佩佩等.新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28):332-334,362.
[2]馬尚杰,易湘生,婁徑等.基于統計數據的安徽省糧食直補機制建設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發展,2015,(2):57-61.
[3]殷錢茜,馮紫曦.我國3種糧食平均產量的數理模式構建——基于近30年的統計數據[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3):414-416.
作者簡介:牛俊麗(1976-),女,漢族,河北廣平人,本科,中級統計師,研究方向:高級統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