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羽潔+劉暢
【摘要】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量逐年下降的背景下,中國OFDI流量卻不斷攀升。近年來,針對中國海外投資的相關研究著實豐富,其中不乏創新點。這里,我從中國OFDI對外投資風險偏好著手將相關的研究進行梳理。
【關鍵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偏好 文獻綜述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2016年全球FDI流量預計同比減少13%至1.5萬億美元。而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同期OFDI新增四成至1701.1億美元,引人注目。近幾年,圍繞“現有國際對外投資風險理論對中國OFDI實況是否適用?”的討論愈發熱烈,不乏創新點。
經典的內部化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外商在進行海外投資時對東道國的政治風險是種規避的態度的,通常通過許可經營或產品出口等非股權方式來進入高政治風險國家。與西方所不同,中國的企業非但沒有規避高政治風險和制度風險的國家,反而在投資是具有政治風險傾向(Morck et al.2008)。
追其原因,Davies,K.(2009)從投資動機出發指出中國企業多為資源追求型。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詛咒說”,商品資源稟賦豐富的國家往往制度水平比較弱,風險更高。Kolstad(2009)也認為一國的風險越高,中國的OFDI就越有可能是被該國的自然資源所吸引的。對此,Bala Ramasamy(2012)卻認為沒有充足證據表明中國投資于高風險的國家是為了開發資源。從所有權結構來說,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的投資動機不同。國有企業服從政府收購戰略資產的戰略布局,通過國際競爭來實現國際化(Deng,2009)。一方面,資本市場不完全使國企能以低于市場利率的成本籌資進而去從事高風險投資(Buckley P.J,2007);此外,國企通過控制資源可以便利的獲取銀行信貸和其他投入品,風險承受力也更高(Wang,J,2009)。相比,逃離這種不令人喜歡的商業環境便是私企的投資動機(Luo,Y,2010)。他們致力于運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實現企業的國際化,故表現出風險規避態度(Liu,X.,2008)。
國內研究結果同樣莫衷一是。童生(2006)、池建宇(2014)指出資源型企業海外投資表現出更高的政治風險承受能力。歸其原因,方英(2012)指出:中國跨國公司初期投資行為是探索導向型,所以投資意愿與政治不穩定性正相關,可用實物期權理論解釋;此外中國公司更傾向于對建交時間較長的亞非拉欠發達和發展中市場進行投資,并通過不斷加大援助和對外投資來維持長期的外交關系,這抵消了部分外部風險,支持內部化理論。
孟醒(2015)的研究表明無論東道國處于何種發展階段,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都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沒有顯著影響。楊嬌輝(2016)的研究指出中國OFDI區位分布的所謂“制度風險偏好”并不是絕對的。當使用相對制度質量指標并控制東道國資本密集度、自然資源豐富程度的影響后,“制度風險偏好”消失且呈現出與主流理論完全相符的風險規避特征。
從鼓勵微觀企業走出去到“一帶一路”國策下一國的走出去,中國的OFDI首要考慮的是戰略意圖,而非風險。但焦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許今天是資源、外交、市場,明天就是技術、產業升級。盡管從實況來看,中國的OFDI因其特殊性與國際既有理論相悖。但換個角度、方法或時間軸,既有理論也頗具借鑒意義,甚至相符。
參考文獻
[1]孟醒,董有德.《社會政治風險與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國際貿易問題》,2015-4.
[2]方英,池建宇.《政治風險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意愿和規模的影響》.《經濟問題探究》,2015-7.99-106.
[3]楊嬌輝,王偉.《破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布的“制度風險偏好”之謎》.《世界經濟》,2016-11.
[4]Morck Randall,Bernard Yeung.Perspectives on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337-350.
[5]Davies,K.While global FDI falls,Chinas outward FDI doubles.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no.5.Vale Columbia Center,26 May 2009.
[6]Bala Ramasamy,Matthew Yeung,Chinas OFDI: Location choice and firm ownership.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7 (2012)17-25
[7]Deng,P.Why do Chinese firms tend to acquire strategic assets i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44(1):74-84
[8]Buckley,P.J.,Clegg,L.J.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8(4):499-518.
[9]Wang,J.,Zhao,J.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tate- owned Enterprises:Challenges and responses.Th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7(4):99-121.
[10]Luo,Y.,Xue,Q.How emerging market governments promote outward FDI:Experi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45(1):68-79.
[11]Liu,X.,Wen,X.Bounde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digenous Chinese private-owned firm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7(4):48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