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通過網絡進行金融交易和資金融通變得越來越常見。基金、證券和保險產品在網上完成銷售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提高了大眾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認可程度,因此一些互聯網融資渠道如P2P網貸平臺、第三方支付和資產證券化銷售等應運而生并得到迅速發展。這些互聯網借貸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在為金融服務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借貸風險,本文就中國互聯網借貸平臺的優勢和劣勢分別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借貸平臺 優劣勢
一、互聯網借貸平臺概述
互聯網借貸平臺是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將民間借貸和互聯網相結合進行金融創新而形成的新興融資渠道,這種新型融資渠道因其便利和高效而成為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借貸的主要形式為P2P借貸平臺,第三方支付,資產證券化銷售和眾籌模式。這些互聯網創新平臺具有吸引閑散資金,投資期限短但回報率高,投資門檻低以及操作方便等優勢,同時也有監管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完備,網絡安全性低等劣勢。
二、互聯網借貸的主要優勢
(一)投資期限短、回報率高
網貸平臺的投資份額可以從一元起,門檻極低,吸引了大批平民百姓的閑散資金。投資期限也基本集中在3個月左右,平均利率一般在10%-25%左右,遠遠高于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因此與傳統的理財方式相比,門檻低、期限短、利潤高就成了網絡借貸平臺吸引投資者的最大優勢,極大地滿足了草根階層的理財需求,在不影響手中資金流動性的同時又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為普通的百姓提供了一條新的理財通道。
(二)對企業和個人的投資門檻低
對于企業而言,融資方式一般來源于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但是這一類機構審核條件嚴格且審核期長,很多小規模企業由于其處于初創期自身實力較弱使得其很難取得銀行借貸。網絡借貸平臺可以有效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為小微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因為其實質上是屬于民間借貸,可以快速簡單的獲得充足貸款,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對投資人來說,網貸平臺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即使是很少的資金也可以進行投資,改善了理財是有錢人的專有特權這一普遍認知,大大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雖然每個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有限,但由于人數眾多集腋成裘,網絡借貸的投資額總體巨大,可以實現個人和小規模企業的資金需求。網絡借貸平臺門檻低的特點為金融市場上資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一個極佳的平臺,既實現了普通大眾用小規模資金投資理財的需求,又滿足了資金需求的個人和企業及時快速的獲得所需資金用于未來生產發展。
(三)交易簡單,操作方便
首先,解決了地域限制的問題,投資者和融資者雖然分布中國各地,在地域上并不匹配,但這并不影響網貸平臺的交易。因為借貸的資格審核、交易發生和交易完成都在互聯網上進行,因此脫離了地域的限制。其次網貸的借款方式也相對便捷,融資方僅需將借款需求及自身信息公布在平臺上,投資者與融資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互相了解,投資者可以查看融資者的基本資料和信用記錄來決定是否借款,因此借款方式相對簡單便捷,不涉及第三方,交易成本會降低許多。投資者根據對方信息進行選擇投資,兩相匹配即可完成交易,平臺從中收取部分手續費以盈利。
三、互聯網借貸的主要劣勢
(一)監管不完善
由于網貸行業屬于新興產業,國內并沒有較為明確的監管措施對其進行嚴格的規范監管,因此行業內存續的借貸平臺良莠不齊,跑路、詐騙等層出不窮,加大了投資者在網貸平臺上進行投資的風險。雖然現在平臺為了控制風險提出了提取風險備用金、平臺擔保和債權拆分轉讓等衍生平臺的方式加強監管降低風險,但擔保平臺的做法在我國的法律要求中沒有明確規定和限制,并不符合擔保公司要求,這種創新型平臺的做法處于法律的邊緣,并沒有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除了擔保平臺之外,債權轉讓模式通過將債權轉讓給自然人再進行拆分出售這一過程也處于《證券法》的邊緣,倘若拆分的份額較多,則可能有了非法集資的嫌疑。這一系列的合法性在沒有具體的監管措施條例的情況下都有待商榷。
(二)信用體系不完整
目前央行的征信體系等公共的信息系統并不向網貸行業開放,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想要評價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存在較大困難。同時平臺對于融資者信用審核和風險控制的措施不完善,因此網絡借貸平臺對于資金風險控制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給一些想要空手套白狼的融資者可乘之機。信用體系不完整是目前互聯網金融借貸狀況比較突出的特點,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己融通雖然方便快捷,但由于交易并不公開透明因而增加了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一旦借款人無法及時償還,那么引發的借貸危機是巨大的。因此,完善信用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是保障互聯網借貸平臺有效運營的關鍵。
(三)網絡安全性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依托平臺主要是互聯網,它的有效運營取決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完善。想要互聯網金融持續高效發揮作用,必須注重網絡安全性問題。首先,保證網上個人信息真實準確,互聯網金融即人們一切操作都通過網絡進行,無需到銀行柜臺或以面對面的形式進行信息審核,簡化步驟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借貸平臺應該借助公安系統和銀行信貸系統對個人信息真實準確進行核查。再者,由于借貸平臺要求個人隱私信息比較多,平臺應該做好對投資者和融資者的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信息泄露給非法犯罪者可乘之機。一旦隱私信息被暴露,那么人們對借貸平臺的信任也會隨之崩塌,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因此網絡安全性也是互聯網借貸平臺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總之,互聯網借貸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在互聯網金融大環境下為借貸雙方提供了新型的融資渠道,但由于其發展剛起步,我國相關法律不健全導致其資金支付風險高也是不可避免的。隨著中國政府對互聯網借貸行業的重視逐漸加強,相關的監管措施和法律法規也會應運而生,互聯網借貸行業將會走向規范化進程。同時銀行業涉足互聯網行業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借貸平臺可以借助銀行業的信息系統加強信貸信息的完善,淘汰資信差的劣質客戶和平臺,留下正規和優質平臺。隨著金融業和互聯網的結合,對網絡技術的要求逐漸增高,提高信息管理防止外泄的問題也將會被重視并被逐漸解決。總的來說,只要加強監管和提高網絡技術降低信息風險,互聯網借貸平臺總體是利大于弊的,利用好互聯網借貸平臺,投資人將會用很少的資金投資理財獲得較高額回報,融資人將及時獲得所需資金進行發展,互聯網借貸平臺作為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曉光,曹一.論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J].南方金融.2011:32-35.
[2]張玉梅.P2P小額網絡貸款模式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2):162-165.
[3]第一財經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M].第1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144-147.
作者簡介:郭曉艷,女,漢族,山東青島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