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保障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進一步優化,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保險業發展為重點,探究保險業發展的瓶頸和突圍方式,進而實現保險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保險業 發展 瓶頸 突圍方式
從整個宏觀經濟環境上看,中國保險市場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把保險深度與保險密度作為保險市場需求量的衡量指標。相比于發達國家來說,2015年我國保險深度只有3.59%,落后于美國3.7%,落后于日本7.2%,充分揭示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在市場發展趨勢方面,基于當下我國保源的龐大體量和有利的發展環境,保險業雖正面臨著發展黃金期,但在國家和行業的發展要求下,保險市場開發資源雖雄厚,開發任務卻任重道遠,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一、我國保險業現存的問題
(一)保險市場環境混亂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結構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保險市場的功能性相對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風險轉移能力與損失消化能力,補償功能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也是保險市場最基礎的功能。對于保險代理來說,非法保險兼業代理人充斥保險市場,在保費任務的壓力下,某些保險公司與大量未經保險監管部門核準的單位建立保險代理關系,導致非法保險代理行為大量存在,例如保險公司在手續費方面受代理人傭金“綁架”、代理人為了業績和收益出現的“誘導消費”、虛假宣傳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進而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影響了保險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在保險產品方面,其保險產品過于單一,逐漸和客戶實際需求分離,進而無法滿足當今消費者對保險業務的個性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險業的發展。為此,保險企業要重視保險產品的研發,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保險產品的創新和改革,進而實現保險業務的私人定制,促進保險行業快速[1]。
(二)保險意識相對較弱
我國消費者普遍對保險存在一定的偏見,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保險消費誤區。由于保險業剛剛起步階段中很長時間沒有進行商業保險實踐,其決定意識規律使得人們的保險意識相對較為落后。同時,一些不良保險企業在產品營銷中對消費者產生誤導與欺騙,其理賠服務水平較低,進而降低了消費者對保險行業的信任度,形成較大的保險誤區。第二,保險意識低。在進行保險消費的過程中,由于消費者對保險了解較淺,在發生保險責任糾紛的過程中,不能用法律進行自我利益的維護。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過分爭取自身利益,存在不尊重條款的情況。
(三)人才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保險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同時行業流動性大,不利于保險行業的整體穩定性發展。從這一角度上看,保險業相對比其他行業來說,其從業門檻較低,加上很多公司重銷售輕服務的經營理念,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還不能夠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致使人員隊伍培訓跟不上,員工缺少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從保險企業的角度上看,人才的激勵與約束有機協調機制尚未有效建立。這點尤其突顯在具有一定規模業務的支公司經理和營銷員身上,無論是新增保險主體拋來的高薪誘惑,還是老領導跳槽后的情感攻勢,或者晉升中論資排輩的考核機制同個人職業成長空間的沖突,他們一直是被動在識才和塑才的過程中,始終到不了留才和用才的環節上[2]。由于合規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保險公司長期以來分配制度、用工制度、激勵機制等的落后和不完善,致使了保險公司較高的人才流動性,影響了保險企業的穩定和發展。
二、我國保險業現存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優化市場環境,實現金融市場體制的完善
根據現有保險業市場情況,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在保險投資方面,引導保險業資金投放的發展方向,從銀行、國債等低匯報渠道逐漸向同業拆借、股票以及債券等金融投資種類發展。同時,為了打破傳統單一化的投資渠道,要嚴格遵守《保險法》中的相關保險制度,積極拓展新的保險投資渠道,不斷優化保險市場結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資金利用的最大化。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保險代理的監督與管理,規范保險代理行為,同時要對保險代理人進行思想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保證客戶的經濟利益。在保險市場體制方面,要進一步健全保險制度,加強對保險市場的監督力度和管理水平,保證保險市場的基本風險轉移能力和損失消化能力,實現保險市場的穩定性與長期性。在價格方面,要建立統一的價格標準,穩定市場秩序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理賠服務水平,進而保證保險公司的基本利益,不斷挖掘我國保險業的潛在需求價值,促進保險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二)樹立保險意識,開發保險市場潛力
為了奠定保險消費基礎,要從保險意識的角度出發,首先,要重視媒體宣傳,樹立正確的保險意識。要進一步加大保險意識的宣傳,利用現代化媒體形式進行保險文化和保險理念的傳播,弘揚正能量,強調保險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讓廣大消費者正確認識到保險業務的核心與宗旨,提高廣大消費者對保險的認同感和信任度,進而實現保險意識的構建,為保險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促進保險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其次,保險行業要引導宣傳導向,使得保險意識深深扎根于廣大消費群眾的心中,保證宣傳方式的有效性,解答群眾對保險業務的疑惑,樹立積極健康的保險消費觀念,提高廣大受眾對保險業務的興趣,實現保險市場潛力的開發,促進保險行業的發展[3]。
三、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保險業發展瓶頸和突圍方式的分析,讓我們知道了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保障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進一步優化,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本文在分析我國保險業現存發展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優化市場結構,實現金融市場體制的完善、樹立保險意識,開發保險市場潛力、強化人才培養,組建高質量保險隊伍等有效措施,不斷挖掘我國保險業的潛在需求價值,促進保險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郝黎娜.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16,01:90-92.
[2]鄭偉,劉永東.中國保險業區域發展比較研究——基于“保險基準深度比”的分析[J].經濟科學,2014,05:96-109.
[3]何惠珍.保險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浙江省保險市場的調查分析[J].浙江金融,2014,06:9-11.
[4]龔云颯,孫理康.我國保險業創新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及趨勢展望[J].南方金融,2016,02:84-92.
作者簡介:楊宗虎(1980-),男,藏族,青海西寧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保險經營管理,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畢業院校:湖北民族學院財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