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我國當前資源稅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包括:資源稅的征稅范圍不廣;資源稅所占總稅收的比例不高,沒有很高的資源稅單位稅額;沒有合理的計稅依據;具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加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收入分配與支出使用的管理應規范、轉變資源稅分配方式、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四項建議,旨在為提高我國資源稅改革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資源稅 改革 建議
自然稅的征收不僅可以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利于企業公平市場競爭,而且通過稅收可以提高國家對資源的管理,約束企業合理開發。我國當前的資源稅是建立在1994年稅改的基礎上的,實施資源稅的初衷是為了有償使用我國的國有資源,同時還可以通過資源稅來調節資源因為地域而導致的級差收入問題。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經濟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但是這種發展是以資源的過度消耗為代價的,資源短缺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于資源的需求日趨增加,資源稅不足問題日趨明顯,需要對資源稅制進行改革。
一、資源稅介紹
資源稅是為調節國家資源級差收入和對國有資源補償的一種征收課稅。目前,我國所征收的資源稅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對在我國境內開展礦產開展和生產鹽的企業和個人所征收的課稅。現在我國所依據的資源稅規定征收范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非金屬礦、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鹽,七種資源稅。并且僅是以原礦、原油開采為征收對象,例如:石油僅局限于天然原油,不包括油母煉制的石油;煤炭只征收原煤,不包括洗煤、選煤等產品。
目前我國現行的資源稅稅目細目主要依據調節資源級差收入進行設置。原油、天然氣稅按開采企業設置細目;煤炭稅目分為統配礦和非統配礦細目或子目;其他礦產品按品種劃分子目;鹽的稅按鹽的形態及產區劃分子目。就目前我國資源稅的稅目細目來講,制定的細目較為粗獷,諸多細則問題定義模糊,稅收征收過程中人為操作性強,不利于規范、科學、公平的進行征稅。
二、我國當前資源稅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資源稅的征稅范圍不廣
所謂的資源稅應當是對自然資源進行征稅,但是我國當前的很多自然資源都沒有被納入征稅的范圍,根據相關稅收規定可以看出,僅僅對鹽和天然氣、原油等七個礦種征稅,其他的一些自然資源比如海洋、土地和森林資源等都沒有被納入到征稅的范圍內。這不符合稅收的公平性原則,這種稅收征收內容少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問題是不僅沒有阻止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而且還刺激了對非稅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和開采。最終導致自然資源嚴重的收到破壞,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二)資源稅所占總稅收的比例不高,沒有很高的資源稅單位稅額
在市場中資源的價格由劣等資源來決定,所以我國當前的資源稅單位稅額反應的僅僅是優質資源和劣質資源的收入單位級差。我國的資源稅從整體來說,稅額不高,同時占有的總稅收收入也在逐年下降。雖然國家稅收政策本著利國利民的方針在執行,但是對于資源稅來說,其與其他稅種有著本質的差別,資源稅負不高會使得企業大量浪費資源,資源的利用率得不到提高,也就不能將資源稅用來調節級差收入和保護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了,所以我國應將資源稅的征稅范圍擴大,同時將資源稅的征收比例進行調整。
(三)部分資源收費名目繁多,費擠稅問題嚴重
很多地方政府因為當地的財力緊張問題,采用以收費方式來彌補財政收入不足的狀況,使得資源的收費名目繁多。比如煤炭企業除了要上繳國家規定的稅費之外,還需要上繳水土防治費、環境治理費和生產安全費等各種地方政府性收費,這些收費的部門包括林業、水利等,甚至有的企業需要交納的費用占到了總收入的40%。這些地方性的收費,不僅侵蝕了稅基,同時也對國家的財政收入造成了很大影響,使得中央無法掌握地方的準確財力情況,企業負擔加重,各地的資源企業因為承擔的稅費不同難以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利于企業資源開采業的發展。
三、資源稅改革建議
(一)資源稅的征收范圍要加大
我國的資源稅征收稅目可以擴大到水資源、土地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等諸多方面。當前我國的征收范圍不廣,僅僅包括鹽和七種礦產品。所以,在稅目的設計方面,征收資源稅需要包括各類的礦產資源,比如動植物、森林、水和土地等,特別是一些生長周期長的稀缺資源或是不可再生資源及供給缺乏的資源等都需要包括在征收的范圍內。并且征收要注意對細節的征收,避免企業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
(二)清費和征稅結合,收入分配與支出使用的管理應規范
對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要及時進行清理,將資源稅的稅率提高,以此來將地方上自行出臺的收費項目清理掉,清理的時限和原則必須要明確,并將企業稅費負擔過重及不公的問題解決,創造出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將資源稅的調控作用發揮出來。收入的分配機制需要進行調整,原則性的規定資源稅的分配體制,對于資源所在地的縣級其分成比例應確保高于50%,以此將資源稅征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支出使用管理需要規范,建立相應的獎補制度。明確規定資源稅的支出作用,在生態補償和民生保障方面的使用比例要做出明確要求。只要確保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的支持,資源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三)資源稅分配方式需要轉變以此來體現公平
資源稅的歸屬問題一直都是各方利益糾葛的熱點,今年來很多地區要求加大資源稅的留成。但是,很多的資源大省單純依靠改變稅改方針、提高資源稅率是無法滿足其財政需求的,需要對資源稅的收入歸屬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資源稅應該由地方和中央進行共享,資源稅的分配比例應該按照資源的不同特征來進行具體的規定,不能直接規定出固定的比例。
(四)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
在資源稅改革中,除了要對資源的征收方式和征收范圍進行擴大之外,還應該完善必要的相關措施來與其配套。例如將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建立并健全;資源稅的體系建設工作應做好;稅費關系要協調好;在改革初期應采取必要的優惠政策以此緩解來自各方的壓力。同時,還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還可以征收環境稅,以此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四、結語
經濟政策的制定是為了確保經濟能更好、更快的增長,同時也需要及時調整改革結構和改革環節,我國近年來的結構性減稅目標正符合了這樣的經濟發展目標。資源稅是用來扭轉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應將稅收體系完善和規范起來,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稅收的作用,因此來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范麗娜.對我國資源稅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5,(09):24-25.
[2]劉楠.淺析資源稅改革[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04):16-18.
作者簡介:王繁強(1979-),男,漢族,山西晉城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