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同城化的不斷發展,區域一體化和城市與區域競爭力也隨之提升。近年來,黨中央做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決策,為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作為東北地區的核心,遼寧省抓準時機,做出了構筑沈撫共同體的重大決策。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國家、地區之間更多的通過建立以大中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來提高競爭能力。沈陽位于東北南部,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和商業的核心。建立沈陽經濟區正順應了區域發展下經濟區快速發展的趨勢,建立并發展對振興東北的戰略決策起著重要作用,有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向前發展。近年以來,沈撫兩市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努力向雙方靠近,沈撫同城化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和客觀需求。
一、沈撫同城化發展現狀
沈撫兩市地理位置毗鄰,兩市中心相距僅40公里且兩市城郊接壤。值得注意的是,撫順市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沈陽市則為后來清王朝的遷都所在,兩市具有一脈相承的文化底蘊。同時,沈撫兩市具有強烈的互補性,且兩市工業基礎雄厚,沈撫同城化的建立和進一步深化有助于兩市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推動,最終實現共同發展。2007年,沈撫兩市主要領導共同簽署了《加快推進沈撫同城化協議》,從此,沈撫同城步入正軌。2007年至2016年,沈撫同城化的進程已經走過了九年的時間,兩市在這個發展進程中的變化時顯著的,相互作用也是逐步加深的。
在規劃統籌方面有新的進展。在沈撫改革試驗區建立,沈撫同城化構建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兩市在區域安排、產業定位以及交通設施設置等方面的因素。沈陽市發展規劃中已經明確指出,沈陽遵循向南拓展、向北擴張、向西延伸、向東優化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此處的“向東優化”即指在著力開發渾河南部的王家的基礎上,帶動與沈陽地域接壤的撫順部分地域的規劃發展。同樣,撫順市的發展規劃戰略也與沈陽市異曲同工,為向西進發、向北拓展、向南治理、向東優化,形成了與沈陽市的發展戰略對接。目前,沈撫新城的建立發展迅速,2014年底,預計在原有的五條城際公交線路基礎之上再增加五條,交通十分便利。
沈撫新城堅持走新工業路線,2014年初,沈撫新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這是沈撫新城榮獲的一張國家級名片。沈撫新城的服務業不斷發展,2014年撫順國際冰雪旅游節暨沈撫新城第三屆冰雪節盛裝啟幕,“熱高樂園杯”撫順市首屆冰雪家庭趣味運動會在沈撫新城舉行。沈撫新城正綻放出宜居、宜商、宜業新風貌。旅游業也在快速的發展,沈撫新城生態旅游集聚區按照總體規劃要求,重點發展自然生態、歷史文化、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現代旅游業。
二、深化改革、構筑沈撫共同體存在的問題
沈撫同城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進程才剛剛起步,先行先試的力度不足,缺乏突破和創新,推進速度緩慢。兩市之間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尚未突破傳統行政界限,二者之間的行政壁壘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一體化的進程。
沈撫同城化,既有歷史文化淵源,也有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可能,但是,沈撫同城化的進程卻始終受到諸如行政區劃、地方保護等問題的困擾。首先,在基礎設施方面,沈撫兩城之間的交通情況近年進展突出,已經進入公交化階段,兩市共享024區號,為兩市節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但是,沈撫之間的一體化主要還是側重于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污水處理、區域產業合作以及市場統一建設等方面缺乏統一規劃,沒有相應的政策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從國家層面加快推進和深化沈撫同城化改革,把沈撫同城化改革上升為國家試點,從國家層面加快推進沈撫同城化進程。
其次,目前沈撫同城化的目標側重在表面的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發展戰略一體化、空間發展戰略一體化等機制上,而非深層次的功能一體化制度建設。戶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財政制度等需要改革。沈撫同城化在組織協調方面存在欠缺,協調缺乏有效性,兩市之間的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各領導之間的一種承諾和憧憬,缺乏法律效力,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意性。另外,即使經過地方政府磋商而達成的協議或規劃措施,最后也往往沒能形成規范的具有約束力的制度性安排。最后,原有產業基礎薄弱,內部結構失調。因此,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的相對競爭能力。
三、深化改革、構筑沈撫共同體的對策與意見
首先,應該加快沈撫兩市一體化進程,將推動一體化的改革推向更深層次和更高領域。突破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界限,加大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強市鎮綜合配套建設,提高試驗區綜合承載力以及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其次,不能只注重產業集群的形成,要重點關注產業豐厚度的提高,強化優勢產業鏈管理,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堅持走新工業化道路,積極推進裝備智能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制定同城化建設實施過程中的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同城化工作的順利進行,也為沈撫同城化的各項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在構筑沈撫共同體方面,首先不斷促進同城化發展戰略之間的相互協調。建立機制完善的協調組織機構,在制度安排上,建立跨區域的行政組織協調機構,建議針對兩市的交通運輸、環境控制等重點部門建立合作機構,對其賦予行政規劃和監督權力。對沈撫兩市的基礎設施進行統一規劃,進一步強化在民生方面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加強相關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渾河為紐帶,形成沈撫聯動發展經濟長廊。同時,積極發展兩市的第三產業,聯合發展旅游產業和新型工業。
進一步促進沈撫兩市之間的產品市場一體化,加快沈撫兩市之間的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積極制定相關協調組織的獨立制度,加強推進協調性非政府組織的建立,推動市場化協調機制的建設。重點發展沈撫新城的相關產業,改善原有的產業基礎薄弱、結構失調、區域經濟發展部平衡的不足,為沈撫新城的發展選擇合理的路徑。沈撫同城化是兩市的大事、好事,既要發揮沈陽市的核心作用,又要使撫順市向沈陽市合理積聚。應該強化管理、群策群力,實現沈撫兩市的良性互動,最終走出一條積聚、擴散并以覆射帶動為主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作者簡介:王曉楠(1989-),女,碩士研究生,講師,任職于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