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靈巧
【摘要】訓練好學生的寫作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從調動情感、發散思維、錘煉語言等方面引領學生快樂習作,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想象,讓新派作文精髓引領學生快樂習作,大大地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關鍵詞】新派作文 快樂 習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A-0078-02
“作文教學難,學生動筆難?!遍L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普遍感到沒有內容可寫,害怕作文,甚至厭倦作文,不知如何尋找素材構思行文,更不知如何增添文采?!靶屡勺魑摹蓖ㄟ^將“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緊密聯系,教授學生用情感去發現、體會和運用語言,使學生愿寫、會寫、有東西可寫、寫得好,從而在實現快速寫作的同時體驗習作的快樂。如何讓作文教學更有趣、有方法、有效果呢?筆者將結合指導學生習作的實踐談談一些體會和做法,讓新派作文精髓引領學生快樂地習作。
一、調動情感,激發習作興趣
情感是作文的基礎,教師將情感因素作為作文的基礎,用情感突破語言、思維,為作文訓練體系建立立體化的、具有靈魂的生命系統。新派作文情感模型為“四情”,即用真情、顯癡情、有激情、會煽情轉化為學生的作文情感?!扒楦小本褪怯们榇騽訉W生,找到和學生最切合的共鳴點,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學生對習作有了激情,才能夠喚起主動學習知識的意識,并且頑強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表達的話,傾吐真情,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感悟、品味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所蘊含的情趣、意味、道理,催化成一篇篇動人的篇章。教師可以設置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切入習作,接近學生的生活,觸動學生的心靈,引起其情感共鳴。筆者在作文課中積極創設愉快的情境,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學生融情入境,入境生情。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可貴的沉默》一課后,筆者提問:“媽媽很疼愛我們,她做了什么事呢?哪一件事讓你記憶最深刻?”多媒體播放歌曲《母親》,樸實真摯的感人畫面和溫馨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媽媽愛自己的點滴。學生紛紛打開記憶的閘門:“媽媽在我生病時,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薄霸诔燥垥r,媽媽把好吃的菜往我的碗里夾。”……筆者接著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媽媽的愛僅僅是這些嗎?請你仔細回憶?!庇幸幻麑W生娓娓道來:“記得那一次下大雨,媽媽來學校接我,因學校內澇,水面沒過膝蓋,媽媽不忍心讓我趟水,她說‘來,寶貝,媽媽背著你過去。媽媽一手撐著傘,另一手往后抬著我。回到家,我的衣服沒有被淋濕,而媽媽卻淋得像個落湯雞……”筆者再次激發學生情感:“是啊,媽媽的愛就是遮雨的傘。媽媽的愛,是上學時一聲囑咐,是放學時的等候,媽媽的愛是嚴厲的批評……”學生激發寫作欲望,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媽媽對自己的愛盡情地抒發出來。這樣教學,調動學生的視、聽、觸各種感官,創設和諧、愉悅的氛圍,與學生的興趣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愉快教學中激發作文的動力。
二、發散思維,豐富習作源泉
新派作文基礎理論強調:思維的發散,是打開寫作之門的重要途徑。教師引導學生分級發散思維,能夠促進學生的寫作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有效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素材,解決學生有得寫的問題。作文思路可以由具體事物或某個話題、場景引入,這個具體的事物或話題便是教師給學生指點的“源”了。為了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學生平時要多進行閱讀,積累習作素材。但學生僅靠多讀是不夠的,教師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的書進行思考、錘煉,積累素材,讓其成為寫作的“活水源頭”,使得寫作內容充實有力,學生可以通過發散思維,豐富習作源泉。思維發散點越多,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習作的個性、語言的豐富性、方法的多樣性、思維的創造性就越容易實現。思維發散可以采用自由發散,針對本課的訓練要點發散,緊扣作文題目、習作切入點發散,練習、運用的方法來訓練,以及用氣泡發散圖幫助師生開啟思維訓練,從一級發散拓展到二級、三級、四級等,直到解決問題。如在指導學生寫難忘的瞬間時,教師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氣候方面去進行一級發散。另外,時間上可以從四季、晝夜、過去、現在進行二級發散,地點方面可以是路上、學校、家里等,人物有老師、同學、親人、陌生人……三級發散圖又在二級發散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以此類推??梢?,在寫作中運用發散性思維提出新的觀點,可以打破習慣思維,從實際出發闖出新思路,寫出新意,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開拓視野,探討更多求知領域,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避免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立意平庸的弊端,培養學生命題立意的創造性、新穎性。
三、方法引領,彰顯習作魅力
文章寫作要生動、與讀者產生共鳴,要讓每名學生都做個文章的“美容師”,注意語句通順、細節描寫要具體、讓作文出彩,使人讀后如品香茗,回味無窮,令人陶醉。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引導學生巧用語文教材中優美的詞句,讓作文彰顯語言文字美,引領學生從習作中體會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是添“枝”加“葉”法。在句子的“主干”前后添加修飾語,使意思表達更加清楚明了。如對“太陽升起來了”擴句:1.(燦爛的)太陽起來了。2.(燦爛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了。3.(清晨,燦爛的)太陽(從地平線上)(慢慢地)升起來了。二是借用修辭手法。學生寫作文時恰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對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更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如將句子“在我懶惰的時候,語文告訴我要珍惜時間;在我失意時,語文鼓勵我要看到光明;在我心浮氣躁時,語文提醒我戒驕戒躁”改為:在我懈怠時,語文告誡我: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在我失意時,語文鼓勵我: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我心浮氣躁時,語文提醒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是增加細節描寫法。人物細節描寫可以從肖像、服飾、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進行描寫。如:晚上,爸媽都去加班,我一個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如何體現害怕的心理呢?教師引導學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引導學生添加細節描寫。學生寫道:晚上,爸媽都去加班,我一個人待在家里膽戰心驚。我無意中瞟了一眼窗外,突然看到一個黑影從窗前閃過,緊接著“哐當”一聲響,我便以為小偷從窗子里跳了進來。我嚇得連滾帶爬地跑進臥室里,鎖緊房門,躲進被窩里,看看周圍,好像墻壁都向我擠壓過來。似乎每一個角落里都有一個可怕的黑影向我撲過來,要把我吃掉。心想:這該不會是傳說中的……只覺得腦子里一片空白,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寫作者的害怕心理。
總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意情感、思維、語言為一體,使學生們在一種富有情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寫作訓練,無拘無束快樂地習作,感受到習作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