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地理課堂“動”起來。在教學中,可以在課堂導入、重難點突破、課堂活動等環節創設情境,活化地理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 導入 地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A-0111-01
教育家布魯姆曾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對課堂導入、重難點突破、課堂活動等環節進行適當的情境化處理,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讓地理課堂“動”起來。
一、課堂導入情境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情境化,教師可以引入地理故事、講述生活案例、借助多媒體展示,讓地理知識“活”起來。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僵硬的文字、死板的圖片,而是帶有情境的生動講述、立體展示,將會自覺進入學習情境,課堂教學呈現出靈動、風趣、熱烈之氣。例如,在教學商務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世界第一大洲》時,教師這樣導入:“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如今的中國已經屹立世界強國之林。我國處于世界的什么位置呢?亞洲,在地球的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這里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亞洲號稱第一大洲,這個‘第一主要是指什么呢?亞洲面積廣大,可以劃分為六個區: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現在我們請六個同學代表六個分區,分別說說各自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學生快速閱讀相關內容,準備代入角色進行講述,課堂氣氛逐漸活躍起來。教師從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說起,讓學生產生自豪感,然后從中國到亞洲,引入地理分區特征,逐步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順利進入地理情境中,最后讓學生代表分區介紹地理特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突破情境化,準確把握教學切入點
教學重難點是否能突破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情境,準確抓住教學切入點,運用多媒體進行資料展示、示范演繹和互動探究等,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七年級下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中的相關視頻,并設計問題:“從視頻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生活在熱帶草原的野生動物都非常善于奔跑,這些野生動物的特點與它們生活的環境氣候特點有什么關系?”學生展開討論,有學生說:“從《動物世界》中可以看到很多肉食動物追殺食草動物的情景,那場面真是非常慘烈,這些食草動物要避免被捕捉的命運,只能提高奔跑能力。”教師給出提示:“跑得快就一定能有活路嗎?這里是非洲,氣候分為干季和濕季。”學生立即明白了:“動物需要長途跋涉進行遷徙,不然就會被渴死、餓死,所以要具備奔跑能力。”教師通過《動物世界》的視頻創設了與本課內容貼近的情境,將學生的視野帶到非洲,并與學生展開生動的對話,而當學生對知識點理解還不夠準確時,教師及時抓住切入點,通過情境化的引導,順利突破了知識難點。
三、課堂活動情境化,強化學生知識認知
課堂訓練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創設豐富多樣的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可以搜集信息材料、設計討論話題、進行辯論活動、編排活動計劃、開展社會實踐等,學生對這樣的活動非常熱衷,參與積極性很高。例如在教學《歐洲西部》一課時,歐洲西部面積不是很大,但分布著30多個國家,而且發達國家比較集中。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認知,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假設我們的教室就是歐盟總部,現在要召開歐盟地理環境特別會議,討論歐洲西部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等課題,假設每一個同學都是專門調查組的代表,請說說你的調查結果。活動開始后,學生顯得很活躍。地形調查組代表發言:“根據地圖分析可知,歐洲西部主要以平原為主,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三面環海,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主要有巴爾干半島、北海、波羅的海、英吉利海峽等。”河流調查組代表發言:“西歐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多瑙河。”氣候調查組代表發言:“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這里氣候呈現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特征。”教師設計了歐盟會議的模擬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查”和發言,學生對西歐的地形、河流、氣候特征有了全面的認知。情境化的課堂活動設計不拘一格,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化了學生的認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課堂教學激趣方法眾多,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探索,與學生的興趣取向相吻合,體現了教學的創新性。在課堂導入、重難點突破、課堂訓練等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高課堂的互動效果,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