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各大高校逐步深化“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群體意識教育已取得較大成效。文章從輔導員視角,基于新形勢下,從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四個方面入手,對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進行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 “中國夢”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lly deepen the "Chinese Dream"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dream"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based o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work concept, work mode, work methods, work means to deepen the "China dream"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carry on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Keywords "Chinese Dream";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selors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為了實現兩個百年的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貢獻,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這個任務的提出,就是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中國夢”的提出,開創了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也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精神動力。在高校中宣傳和踐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輔導員這一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面對一系列教育新形勢,輔導員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開拓進取,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助力廣大學生青年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 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工作理念,把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作為工作的價值取向
“中國夢”是十三億人的復興夢想,它從過去走來,向未來走去,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長期過程。但歸根結底是要靠每一個中國人的實現,需要廣大青年從現在做起,腳踏實地,以切實的行動提高自身素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道德素質,在思想上、組織上和行為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做弘揚和踐行“中國夢”的先鋒。其次,作為輔導員老師,要深刻把握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自身素質培養方向,把這一思想深刻踐行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細化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隱性育人效果。
長期以來,輔導員的工作范圍界定不清,除了需要覆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參加各類會議和活動、信息傳達和大量的信息統計和整理工作,日常工作常常陷入繁雜之中。輔導員忙于事務性的工作,工作中就會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管理學生日常、規范學生行為、保證學生安全穩定往往會占據輔導員工作的大部分時間,學生的成才與發展得不到有效的關注。新形勢下,大學生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意識、獨立傾向、平等觀念和一定程度的非組織化傾向,使得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教育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也就要求輔導員及時轉變工作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維護好學生的根本利益為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一工作理念。“中國夢”既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強調每個人的福祉,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精神,才讓“中國夢”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2 持續加強學習,完善工作模式,把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作為工作的根本宗旨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里,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不斷加快的知識更新,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形勢,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輔導員在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中,要集中時間和精力思考在宣傳教育中的經驗得失,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要求輔導員由事務型轉向專家型,實現輔導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把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工作的新常態,把自覺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生活態度。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要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獲得感,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合理規劃大學生活,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和接受者,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探究知識的隱秘、敢于質疑和創新的自主學習的主人。
輔導員長期以來,大體形成兩種工作模式:一是強調管理和約束,對學生的發展權和自主性產生較大的障礙,一味地以施壓的方式要求學生過分的服從,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學生的主動性,甚至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輔導員的工作缺乏工作成效。二是在工作中,輔導員承擔過多角色,對學生的生活學習過度干涉,事無巨細,大包大攬,學生的獨立性受到限制,造成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事事需要依賴輔導員,這就與學生強烈的自主意識以及多樣化的需求產生矛盾,使新形勢下的輔導員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在深化“中國夢”教育工作中,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夢”的本質以及價值內涵,讓學生主動承擔“中國夢”實現的參與責任,輔導員逐步由管控型轉向引導型,樹立服務學生的意識。
3 擴大宣傳教育,改進工作方法,把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觀念作為工作的基本思路
自“中國夢”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拓展“中國夢”宣傳教育途徑,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國夢”宣傳教育不能急于一時,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面對新形勢,一方面,輔導員應積極利用網絡的傳播度,利用微博和微信等多種媒體方式,轉載弘揚“中國夢”的先進典型和優秀案例,開展“點贊”活動。再者,進一步深入開展“中國夢”理論宣傳、政策引導、交流討論,在學生群體中增加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輔導員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中國夢”主題志愿活動。如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四進社區”、“微公益”、“夢想中國”、“挑戰杯”等“中國夢”主題實活動,使“中國夢”扎實落地,接軌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世情、知國情和察民情。
要提高“中國夢”宣傳教育成效,除積極拓展宣傳途徑以外,更應該改進輔導員的工作方法。改變單一、強制的灌輸方式,要積極拓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模式,重視引導,以理想信念引領學生全面深刻的理解和領悟“中國夢”。重視學生的內在需要,賦予學生人文關懷,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其次,注重與學生平等交流,加強情感互動,給予學生情感慰藉和心靈關懷。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的觀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使學生對“中國夢”的把握“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4 深入研究探索,創新工作手段,把創建學生工作信息現代化作為工作的重要抓手
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任何目標的實現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夢想也不可能一夜成真。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距離實現中國夢目標最近的階段,需要廣大青年擔負起實現偉大夢想的重擔,鍥而不舍,奮勇前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輔導員更應該把“中國夢”的解讀和探索作為當前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要在深入闡釋“中國夢”的精神實質、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上做功課,在探索“中國夢”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宣傳效果上下功夫,力爭創造一些理論性與實踐性并存、學生喜聞樂見的作品,鼓舞、引導和帶動廣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新媒體時代下,輔導員必須牢牢抓住網絡媒介這一宣傳載體。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創新工作手段,由傳統化轉向信息化和現代化。把互聯網、手機等媒體媒介作為“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途徑,以網絡建設、新媒體宣傳、原創文藝精品為重要手段,整合資源,打造一個信息共享的網絡平臺,使學生不出門也能實現遠程教育,增強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宣傳教育效果。同時,作為輔導員,應綜合利用大學生常用的微信、QQ、微博、PoketUni、FaceBook等平臺實時傳遞“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利用主題活動把理論和實踐融入一起,能夠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建立中國夢主題互動討論組,對學生的疑問和困惑給予正面的解答和引導。
綜上所述,“中國夢”的宣傳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載體,如何進一步發揮“中國夢”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效作用,是擺在輔導員面前的一大難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中國夢”為契機,在堅持傳統宣傳途徑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繼往開來,創新工作載體,不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鮮血液。
€L鼙疚南敵熘莨こ萄г?014-2015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DJZY201415YB009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1-17.
[3] 莊靜.“中國夢”視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多維度宣傳途徑探析——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