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寶坻區中醫醫院(301800)劉秀平
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以來開展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24例,經過精心的護理,得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24例,年齡52~71歲,其中子宮脫垂6例,子宮脫垂并陰道壁膨出10例,子宮肌瘤8例,24例患者無中轉開腹,手術成功率100%。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疾病的困擾,患者表現出擔憂、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因此,我們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進行溝通,說明切除子宮對健康無影響,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護士準備 定期組織護士參加腹腔鏡技術知識的培訓學習,熟練掌握腹腔鏡理論知識,全面掌握腹腔鏡手術所需器械、麻醉方式、手術全過程,以及術前準備技巧和術后并發癥的觀察。
2.1.3 術前準備 常規備皮,協助患者做好各項化驗檢查,必要時做陰道涂片和診刮。陰道準備:術前3天,用碘伏棉球擦拭陰道,2次/天,擦洗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宮頸周圍黏膜組織。腸道準備:術前3天進食無渣半流質飲食,術前禁食水12小時,術前晚及術晨要清潔灌腸,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麻醉成功后再留置導尿管。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者術后給予I級護理,全麻未清醒患者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禁食水。心電監護6小時,氧氣吸入2小時,流量2~3升/分。每15~30分鐘測量血壓、呼吸及脈搏一次,4次平穩后改為1小時測一次,連續6小時,測量體溫每天4次。6小時后可取舒適體位,飲水并進食流質(免糖、奶、蛋)食物,肛門排氣后給予半流質食物,排便后給予普食,盡量讓患者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
2.2.2 皮膚、傷口護理 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患者回病房后仔細觀察病情變化,查看背部及臀部有無皮膚受壓,腹壁留3~4個0.5~1.0cm傷口,皮膚無需縫合,用創口貼拉合傷口,1周左右可去除。術后24h內應嚴密觀察腹壁穿刺口有無滲血或滲液。陰式子宮全切除術后患者常規陰道填塞無菌紗布壓迫止血,保護陰道內傷口,24h后取出。注意觀察敷料的干燥與清潔。如陰道切口處有引流管者,應保持引流管通暢。
2.2.3 導尿管及會陰護理 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患者術后3~5天保持導尿管通暢及會陰部清潔,每日用0.5%聚維酮碘棉球擦洗會陰部2次,更換引流袋1次/日,觀察尿量、顏色及性質,為預防拔管后病人出現尿潴留,對留置導尿管的病人應先夾管4小時開放一次,并在膀胱充盈時拔管。一般術后保留導尿管24小時可拔除,以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2.3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①出血:術后出血是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是腹腔內出血和宮頸殘端出血。因此術后需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腹部癥狀,以便及早發現并處理。術后1~3天患者陰道少許出血為宮頸殘端電凝后殘跡排出,不需處理。術后12~14天陰道少量血性分泌物為宮頸殘端加痂結脫落屬正常。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盆腹腔手術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相對較高。加之氣腹可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增加了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幾率,我們對24例病人術后宣教雙下肢活動的必要性,麻醉清醒后鼓勵病人伸屈腿,翻身,囑早下床活動。③腹脹及肩背酸脹:因術中充氣、體位、麻醉反應等原因,術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及肩背脹酸,等氣體完全吸收后癥狀自然消失,可取頭低臀高位,必要時可給予氧氣吸入,以減輕患者的不適,鼓勵患者多翻身和早下床活動,促進殘余氣體的吸收。
2.4 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出院后避免久站、久蹲、提重物、抱嬰兒等體力活動,每日進行縮肛運動鍛煉,增加盆底肌張力。每日清洗外陰,保持會陰清潔,勤換內褲。定期復查,3個月禁止性生活,復查經醫生檢查確定傷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恢復性生活。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綜合子宮陰式手術和腹式手術的優點,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痛苦少、住院時間短的優點,使患者免受開腹之苦。充分的術前準備,密切的術中配合,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及精心細致的護理,正確的健康教育,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